主要索引標籤
長期監察的成果
本社繼續在2013年監察報章的色情內容。雖然2012年有報章風月版停刊,但一些引人遐想的色情內容已用不同方式滲透在各版面,尤其是娛樂版的報道,而有關內容更蔓延至入校報章中。
港澳賭風持續熾熱
在2013年,雖然並沒有特別盛大的國際足球聯賽舉行,而且國際賽馬賽事場數沒有特別多,也沒有特別高的六合彩派彩,但馬會投注額仍然飈升,以下為本年度各項目的投注額:
2012/13年的投注額 (港元) [1]
賽 馬 943.70億
為甚麼受傷的總是香港人
為甚麼受傷的總是我
到底我是做錯了甚麼
我的真情難道說你不懂
為甚麼受傷的總是我
如何才能找到我的夢
有一天有一個她真心愛我
《為甚麼受傷的總是我?》林志穎唱、陳大力詞
誰肯為我們去呢?
大家若果認為政治問題令人厭煩而逃避,結果大家只會被令人厭煩的政治人物所管治,每日更多機會聽到這些人物令人厭煩的聲音。逃避從來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很多社會問題上情況其實也是一樣。
記者要敢於對老闆說不
不少公眾人士都留意近日《明報》撤換總編輯事件,並有不少評論表示擔心編輯自主,甚至推論香港新聞自由受到威脅。但因為大多報道沒有仔細解釋編輯自主的定義,公眾或許錯誤以為,高層對總編任何的意見就是干預。但正如《明報》總編輯劉進圖所說,編務董事其實是有權責去就他的工作作出提醒。
平機會差別對待兩個研究的玄機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對性別議題隻字不提,只在施政綱領中提出要就變性人案件做修法工作,以及加強性傾向歧視的教育工作,但平機會上周卻刊登廣告,邀請各界就兩個項目提交建議書,分別為:1. 有關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份歧視的可行性研究;2. 職場年齡歧視的探索性研究。(見下圖)
可我們留意到這廣告有三點令人憂慮的玄機:
平等對待同性伴侶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在2013年將《Born Free and Equal》小冊子翻譯成中文《生而自由一律平等》,內文闡述國際人權法中有關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相關法例。
第51頁提到「國際人權法不要求各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即便如此,保護個人免遭基於性取向的歧視卻延伸到確保未婚同性伴侶得到與未婚異性伴侶同等的待遇,並有權享有同樣的福利。」
男同性戀者看肛交
很多人以為,男同性戀者每位都像電影《斷背山》一樣,自然會很享受肛交的快樂,經歷性興奮和高潮。但回到現實,肛交往往帶來的是更多傷害和自殘。以下兩位同性戀者會為我們剖白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