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到處都是章魚嗶?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5/09/2025

《章魚嗶的原罪》(下稱《章魚》)是日本近期數一數二關於嚴肅話題的動畫,由雜誌《少年Jump+》出版,其第一集在全球最大影視評價網站IMDb中獲得9.7/10的分數。

寡言 多話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25/09/2025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八3下)這是主耶穌曾引用過來對應來自撒旦的試探。那「女人」活著呢?她們當然也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話,但同時,也可能要附帶她們彼此的「說話」。

為自己重整心理界線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夜深人靜,接獲好友來電傾訴,你會否強忍著睡意來傾聽?當情人做超越界線的身體接觸時,你會否默默忍受?家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你會否嚥下委屈來答應?這些看似微小的時刻,顯示著心理界線的無聲崩解,令人感到身心不適。[1]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5/09/2025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這句說話,早在《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中出現,書中指出,在諮商(輔導)個案時,很多人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總是聚焦在「可惡的他人」以及「可憐的自己」身上,而自己就享受著「受害者」的這個角色,但其實除了這個思考方法,更需要以第三個方向「將來該怎麼做?」去嘗試離開「受害者情結」。

跨宗派機構合一服事 遊樂園認識永恆樂園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5/09/2025

一次跨宗派、機構的暑期聯合服事,成就了合一美好的見證。暑假期間,明光社聯同基督教宣道會恩澳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福樂堂、綠楊浸信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沙灣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一起跨地域、跨宗派攜手合作,籌辦了一次社關宣教事工,與基層家庭一起遊樂園。

香港與同性婚姻的距離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09/2025

香港並不承認事實婚姻,但終審法院卻要政府間接承認同性伴侶的事實婚姻。

男女分隔廁所竟違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男生入男廁,女生入女廁,是幼稚園生都懂的基本常識,但高等法院在本年7月作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裁決——公廁「男女分隔」違憲。法院為何會作出一個顛覆常理的判決?我們又是否可以任意進入異性的廁所?

網騙是泡影、是深淵 -- 《孤注一擲》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網騙陰霾籠罩全球,中國犯罪劇情片《孤注一擲》參考了大量網絡賭博和網絡詐騙案例,向世界揭示這條隱匿於高薪誘惑與虛擬博彩背後的罪惡產業鏈,讓人知道網絡騙局是如何被貪婪的操控者編織而成,裡裡外外都是精心策劃,讓人無法自拔。

「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講座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政府早前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以履行終審法院《岑子杰案》的判決,關心婚姻及兒童福祉運動、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與明光社於2025年7月31日合辦講座:「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從法律、哲學及社會角度剖析《條例草案》,強調其潛在衝擊,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