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弟兄姊妹站起來!

黃仲賢與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看見」他人的需要,隨之而來是相應行動;這行動旨在豐富鄰舍的生命。宣道會元基堂的岑瑞倫傳道及世界福音動員會(香港) (簡稱OM)的葉泰康先生,會為我們分享服侍中的點滴。

服侍少數族裔 信仰中的實踐 實踐中的信仰

黃仲賢與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我們對少數族裔人士的認識似近還遠,在香港各區我們經常看到他們,但現實卻甚少交流。直至看到愈來愈多少數族裔人士在電視上出現時,才發現他們也與我們愈來愈近;我們可能是同學,亦是玩伴。2001年香港約有42000名南亞裔人士(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2011年已上升一半至約63000名,佔全港人口差不多1%。

期待擇善固執的領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03/2014

香港社會的爭議愈來愈白熱化,無論是政治和民生問題,對立雙方往往陳義甚高,動輒將自己的訴求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若果領袖是鬥大聲、鬥堅持、甚至「累鬥累」的話,香港通街都是,若果領袖是有見地、有策略、有勇氣獨排眾議而非看風使舵的,香港卻十分缺乏。

是誰偷了年輕人對工作的投入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3/03/2014

早前有報道指到某機構舉辦招聘博覽會,當中以零售業空缺最多,佔整體空缺四分之一。由於零售業人手不足,流失率高,業界不惜以高薪聘請新人。其後報道又轉述有些僱主投訴「很多年輕人責任心不足,不是返工一日後不出現,就是做一個月便跳槽。

讓人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表達自由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06/03/2014

因著《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受傷,新聞界反暴力聯席於3月2日舉行「反暴力 緝真兇 保法治」遊行,香港記者協會表示有13,000人參與。而最令大家感到欣慰的,除了是看到5個不同背景的新聞組織一同參與,另外就是不同政見的團體及政黨亦到場支持。這樣一個不分政治立場的遊行甚為少見。

新聞自由的代價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3/03/2014

筆者參與了記協舉辦的「反滅聲」遊行及集會,作為一個前新聞工作者,雖然並不完全認同某些傳媒機構及評論員的作風,但要表態捍衞香港的新聞自由是義不容辭的,因為在香港這個政府認受性不足,財閥影響舉足輕重的社會,傳媒作為監察社會的第四權尤為重要。

星星下的人生 也可活得漂亮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7/02/2014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剛剛才在韓國播出大結局,但早已在本港掀起熱潮,相信不少朋友已在網路上追看這套韓劇。劇集的焦點落在男主角身上,他除了繼承韓劇的「傳統」,集「高、富、帥」於一身,而且還學識淵博,更擁有超能力,差不多沒有缺點。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個世界,只因他是一名外星人。
 

全方位捍衛新聞自由 ── 必須爭取編輯自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02/2014

筆者由89年6月開始在香港電台擔任記者及新聞節目主持有10年之久,見證著六四事件以至回歸前後的歷史轉變。而轉職明光社將近15年,仍一直擔任記者團契顧問及報業評議會執委,不少心力也放在推動傳媒教育和傳媒監察,與大部份香港人一樣,十分珍惜香港多年來所享有的新聞及言論自由,因為一切都不是必然的。

性別,由你話事?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0/02/2014

最近,在全球擁有12億使用者的社交網站Facebook在用戶設定上作出了重大變更:在「性別」一欄,除了傳統的男和女,更讓用戶自行選擇多達48種的不同「性別」選項。這些「性別」包括男變女(Trans Female)、性別不確定(Gender Questioning)等。可是這種做法究竟是真的「襟個制」就可以性別「由自己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