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1/07/2025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一本有關同性戀運動如何改變美國民風的翻譯作品,初版面世已有16年,回望香港過去近二十年的轉變,只覺得似曾相識。

風災過後,我們還相信甚麼?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在台港人,在台灣作義務傳道。
31/07/2025

早前颱風丹娜絲掃過南台灣,帶來毀滅性的強風與暴雨,造成大規模停電、民宅損毀、農作物泡湯,南部人民哀鴻遍野。政府雖然派出高層視察災區,但回應卻令許多災民失望。

民眾要求高層請軍隊幫助,回應卻是:
「不要甚麼事都找軍隊,軍隊要演習。」

「書」在起跑線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4/07/2025

一年一度的書展已經落幕,在新聞報道上見到有人拖行李箱買補充練習,還有父母給子女買足一年的作業,亦有人把握最後一天去掃平貨,當「書」與「起跑線」並置,今日的書展已經超越了以往的功能,我們所看到的並非一般的購書場景。

拯救手機腦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07/2025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一書深入探討,在數位時代手機對人類大腦的影響,作者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是位來自瑞典的精神科醫生,他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揭示智慧型手機如何改變人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更為深遠。韓森醫生在臨床研究上發現有愈來愈多瑞典青少年失眠、有抑鬱症的傾向。

喜歡「大叫大罵」的台灣政治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在台灣作義務傳道。
23/07/2025

2025年7月26日,台灣即將舉行由民進黨籍總統所提出的「大罷免投票」,目標直指國民黨、民眾黨等在野黨派的立法委員。這場政治事件本身已經充滿火藥味,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台灣政壇在風災剛過、民生尚未安頓之際,便迅速進入了高度對立、互罵不休的攻防戰。

肌肉不會背叛人?——淺談健身與失戀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1/07/2025

香港現今的健身文化可謂非常蓬勃,雖然自1986年開始營業的大型健身中心舒適堡(PHYSICAL)在去年結業,但健身氣氛仍未見減退,甚至某些健身中心分店愈開愈多,不少香港人也都擁有健身中心的會籍。不過,以筆者的經驗和觀察,願意花時間健身的人,並不全然為了追求健康,更多的是基於其他實在的原因,而健身亦與其他運動有著重大的分別,其特點引人反思。

「腦殘」遊記——短視頻對兒童的影響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1/07/2025

2024年牛津詞典的年度字為「Brain Rot」(大腦腐化),廣東話可以用「腦殘」來表達;它的出現,是因為過度吸收無關痛癢、沒有挑戰性的網上資訊內容而導致人的思想與智力退化。

完美與是旦之間,助孩子掙脫完美枷鎖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7/2025

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已經響起了警鐘。在2023年公佈的「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顯示,影響年輕人精神健康的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學業成績(95.1%)、家人期望(93.7%)與家庭關係(92.2%)。

孩子不想上學了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1/07/2025

你有沒有遇到孩子要求不上學的情況?當孩子揉著太陽穴說:「今天頭有點痛,我想請病假,不上學了。」這句說話有如一個需要解碼的訊號,孩子真的病了?還是孩子不想上學?表面是身體不適的陳述,卻可能隱藏著複雜的情況。若此類情況「不斷發生」,頻率漸增,父母便要提高警覺,以探究孩子不想上學背後的原因,因為這有可能是「拒學」行為的初始徵兆。

商業代孕引爆的倫理爭議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7/2025

代孕作為一種人工生殖技術,為不孕夫婦提供生育的可能。本港一位知名YouTuber曾公開表示太太進行過多次人工受孕都未能成功懷孕,所以他們決定聘請代母產子,他先在台灣進行檢查及存留精子,再使用亞洲年輕女性捐出的卵子,運送至美國,由於美國不少州份的商業代孕是合法的,因此代孕公司會為他們聘用代母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