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要敢於對老闆說不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0/01/2014

不少公眾人士都留意近日《明報》撤換總編輯事件,並有不少評論表示擔心編輯自主,甚至推論香港新聞自由受到威脅。但因為大多報道沒有仔細解釋編輯自主的定義,公眾或許錯誤以為,高層對總編任何的意見就是干預。但正如《明報》總編輯劉進圖所說,編務董事其實是有權責去就他的工作作出提醒。而曾擔任《明報》督印人的吳靄儀亦表示編採人員會與查良鏞爭拗,由此推斷,無論是親建制還是親民主的辦報人,也會對其報章編務發表不少意見,不會「坐視不理」。若果有人以為總編輯擁有特權,可以無視老闆的說話,或許是一廂情願。

從現時觀察,未有確實證據顯示《明報》過往的編輯自主受到干預,也不能從這事件反映新聞自由受損。但從《明報》員工對於今次事件的反應,也顯示未來亦存在著隱憂。當然,一個機構,管理層有權要求員工調往其他職位。但同樣一個機構,其餘員工對人事調動有任何質疑時,管理層也實在需要進行解釋,才能令員工放心繼續拼搏。這種憂慮,有時不需要已出現一些實質事件,例如不少企業受到一些傳言影響時,也會作出澄清一樣。

傳媒機構除了要向員工交代,亦有責任要向公眾交代。除了有不少讀者是其「顧客」外,傳媒還有面向公眾的特質,就是替公眾監察社會,並提供平台讓公眾討論社會事務。若報章貿貿然改變風格,也會被一直支持的讀者唾棄,影響公信力。現時《明報》管理層也積極與員工溝通,期待最後能達成共識。這不單關乎員工對機構的信任,這亦關乎公眾。因為公眾仍然十分信任這批他們一直信賴、支持的傳媒工作者。若員工對報章前景重拾信心,亦會令讀者釋除更多疑慮。

現時不少情緒化報道及評論,陰謀論滿天飛,容易令公眾失卻理性判斷,被牽著鼻子走。若未有證據,我們亦不要輕言香港已失去新聞自由,這亦於事無補。除了理性分析現況,支持這些《明報》員工亦十分重要,他們正代表著公眾去反映對未來新聞自由的擔憂。新聞自由不應到明顯地失去的時候才爭取,不過,亦不會因我們的埋怨而增加,而是透過我們集體捍衛而得到保存。新聞自由不僅是新聞界的事,也是整個社會的事。無論立場屬於左中右的老闆,其實都不應該干預前線新聞工作者從新聞專業出發的報道,這才是真正的編輯自主。記者不單要敢於向權貴說不,更要敢於向老闆說不。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8/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