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趨勢

26/09/2019

在《基本法》的精神下,香港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三者互不從屬,從而達到互相監察和制衡的作用,防止極端政權出現,保護整體市民的權利和利益。可是,這個行之有效的制度近年出現一些轉變,愈來愈多時候出現了司法機關代替立法機關的情況。

當焦慮型情人遇上逃避型情人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19

有些情侶明明彼此相愛,卻因溝通模式和情感需要的不同,對彼此造成傷害。兩位心理學系榮休教授金.巴塞洛繆(Kim Bartholomew)與倫納德.霍洛維茨(Leonard M.

以意義為本的生涯規劃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6/09/2019

說起生涯規劃,我們會想到:未雨綢繆、事先計劃或人生藍圖,相信這對每個青年人來說,乃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學制之後,不少學校都有為學生開展生涯規劃,然而多年來似乎成效不佳,到底原因何在?而真正的生涯規劃又應該是怎樣的?讓我們一同探究一下。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8月)

馬迅榮、陳希芝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16/09/2019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小偷家族(Shoplifters)——血緣與親情並非必然聯繫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6/09/2019

東京舊區裡,一對殺人犯男女治與信代,二人住在一直靠退休金和津貼過活的婆婆初枝家裡,並與在車上拾回來的小義子祥太一起合作偷竊,以維持生活,初枝亦收留了離家的少女亞紀,沒血緣關係且又被遺棄的五人恍如一個小家庭,互相支持著大家繼續生存。他們好心收養了被虐小女孩樹里,令家庭增添一員,大家的愛心溫暖著她。

親子性教育工作坊2019

張勇傑、熊嘉敏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19

明光社分別在8月3日及8月17日舉辦了兩個「親子性教育工作坊」,共有七個家庭參加,父母與子女透過不同的遊戲學習性知識,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如何回應社交平台與新世代抗爭新聞工作坊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9/2019

2019年6月,政府就《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引起社會的激烈迴響,接二連三的肢體衝突,持續的抗爭令社會分化加劇。我們同時面對著大量的資訊,網絡上不同的文字宣傳、傳統媒體的報道、網上大量的現場報道、新聞發佈直播和示威現場的主觀鏡頭,資訊爆炸得令人一時間難以疏理和消化。

莫在偏見與情緒之中迷失方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19

我們都是大時代的小人物,無法左右大局,很多時只能對著一幕一幕令人心弦震動或悲憤莫名的場面乾著急及熱淚盈眶!由於長期處於情緒的張力之中,已經令不少香港人的身心靈都出現不同的癥狀,若果不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媒體使用習慣,恐怕只會每況愈下。

聆聽同溫層以外的聲音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19

如果大家在2019年,都很關心在香港社會發生的事情,為了了解事態發展,當時除了會看電視新聞外,更會於網上的社交媒體看新聞。但如果你沒有主動到不同的新聞網站去找新聞看,而只是被動的在社交媒體看別人分享的資訊,你很有可能只收到一些偏向某一角度或立場的資訊,也就是說你閱讀資訊或新聞時已不自覺的有了「偏食」情況。

在情緒化社會中的靈命培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9/2019

近月因著《逃犯條例》修訂,在社會引起一連串風波。網絡直播各種遊行、示威、不合作運動、示威者暴力抗爭、警方武力清場及大小記者會,影響不少人日常生活,有人更因此情緒失控,不能自已。身處如此情景,我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嘗試簡介這場運動如何被情緒主導了,理性在當中有何角色,以及如何透過聖靈的引導,重新思想我們自身的位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