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論同性戀道德爭議及維家團體遭受到的歧視(二)

洪子雲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13/12/2012

前文提到維護家庭團體在道德上反對同性戀並非不理性。然而,今天主流的報章於同性戀議題上差不多都是一面倒支持同性戀的,對於維家團體所提的理據報道篇幅少之又少。

而且,報道內容常眼於不停地重複炒作同性戀者被歧視的個案,但卻對逆向歧視的例子近乎一字不提。就算少有地有報道提及反對者的理據,都是斷章取義地抽取個別句子扭曲報道,如:「同性戀就是肛交」或「同性戀=吸毒」。

問世間誠信何物?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12/2012

近年來「誠信」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市民對公眾人物是否誠實可信有殷切的期望。社會重視誠信當然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我們對別人和自己的誠信是否有同樣的要求?而誠信除了說話之外,是否還包括其他行為?

請不要將一句「死肥仔」入罪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06/12/2012

經過「關注性傾向歧視條例諮詢」一役,現在要寫一篇相關議題的文章難度是很高的。因為只要稍一不慎就會被扣上歧視和無良的帽子。但說到受歧視的經驗,自己感受良多,實在不得不說!
 

論同性戀道德爭議及維家團體遭受到的歧視 (一)

洪子雲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06/12/2012

近年反對同性戀的人都被人標籤為「恐同症」及不理性,甚至是精神有問題。這類的標籤不單是妖魔化同性戀反對者,更是將他們的道德關注轉移開去。

為甚麼維護家庭價值的團體會認為同性戀不道德?他們過去只是簡單說:因為同性戀行為違反自然。其實這說法未免太簡單,需要進一步去闡釋。

同性婚姻非人權(二)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9/11/2012

    前文已討論有同性戀運動者嘗試在《世界人權宣言》對婚姻的定義上墨,以「人權」來支持同性婚姻立法的必然性和合法性。但各宣言或公約,都明確訂明普世性的婚姻由「男和女(兩性)雙方(二人)」所界定,而非同性或多於兩人。

同性婚姻非人權(一)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2/11/2012
同性戀運動這場文化革命在全球令婚姻制度移風易俗。在巴西,2004年設立同性伴侶法;2011年阿拉戈斯州批准同性伴侶申請為同性婚姻;2012年8月已簽批了首個叁人伴侶,在當地引起爭議。同性戀運動者嘗試透過《世界人權宣言》 (下稱《宣言》) 作為支持理據,去除婚姻的性別和人數的限制,更改普世的婚姻定義。
 

真真假假的網絡遊戲世界

15/11/2012

2012年是遊戲界大豐收的一年。今年,不同類型的遊戲,包括射擊、角色扮演、運動、戰略等都推陳出新,傳統的類型加上網絡、高清電視、高速電腦,全部都突然變成網絡遊戲。遊戲生態亦因而改變,當中有幾點務必留意:
 

傳媒歸邊 中立不再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11/2012

2012立法會選舉雖已曲終人散,但透過這次選舉,卻可以看出本港傳媒的水準。今次選舉議題可說非常單一,主要是圍繞國民教育,但各政黨也沒有放軟手腳,不單互相攻撃,到最後甚至演變成泛民打泛民,建制殺建制的埋身肉搏場面。另一方面,香港傳媒在報道這些政治新聞時,亦似乎愈來愈歸邊,要不是非常極端的宣傳機器、不斷抬高自己陣營的候選人和抹黑敵陣的候選人,便是企圖完全淡化事件,把相關的報道減到最低。

從政五味架—基督徒參政者的甜酸苦辣鹹

15/11/2012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但對於選舉期間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則很多參選者依然犖繞心頭。明光社在2012年10月16日晚上,假恩福堂舉行15週年研討會「從政五味架──基督徒參政者的甜酸苦辣鹹」,邀得三位剛參與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基督徒涂謹申議員、馮檢基議員、陳一華牧師,細訴當中的五味雜陳。

當傳媒不甘寂寞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11/2012

香港人熱愛新聞和言論自由,甚至不惜代價去捍衛這些自由,但弔詭的是有時為了捍衛整個社會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有些人卻必須克制自己的自由,不應隨便表達個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