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為打風返工作超前部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2009年5月,研究中心首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當年的討論主要集中於社會政策。時隔十多年,研究中心再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而今次的焦點是教會。2025年6月27日,我們與約100位來自不同教會的教牧同工、執事、機構主管及信徒領袖等進行了美好的交流,共同探索教會及機構中有關家庭友善政策的課題。
最近有兩件和明光社一直關注的議題息息相關的事發生,分別是香港政府根據終審法院裁決而建議的同性伴侶登記制度被立法會大比數否決;以及美國31歲的網紅柯克在出席公開辯論時被人遠距離一槍擊斃。這兩件事背後都反映我們活在一個價值觀差異愈來愈大,而我們又愈來愈難處理差異的年代,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閱歷不單只未能夠為人類帶來更理性客觀的思考,反而以動聽的口號、令人觸動的故事,情緒化的宣講,建立了許多難以衝破的盲點和框框。
在同性戀的議題上,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令我深深感受到,不少關注這個議題的市民、信徒、官員、政客和記者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很容易受情緒影響,例如同性戀是天生及不能改變的,根本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權威的科學證據,但不少人卻當作真理去宣揚,而又不會主動去核實,在今時今日的大數據影響之下,謊言說一百次就會變成真理,奉勸所有關注此議題的人士想發表意見之前都先做少少功課,查證一下最基本的資料。而在討論同性戀的問題時,轉移視線是必殺技,只要找到任何同性戀者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例子,便可以無限放大及借用,彷彿能夠放諸四海皆準,全世界的同性戀者都受到同樣不公平的對待,而毋須理會其他文化、宗教和歷史的因素和差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政府早前提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以履行終審法院《岑子杰案》的判決,關心婚姻及兒童福祉運動、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與明光社於2025年7月31日合辦講座:「同性伴侶替代框架」對香港婚姻制度與家庭的挑戰,從法律、哲學及社會角度剖析《條例草案》,強調其潛在衝擊,並建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一本有關同性戀運動如何改變美國民風的翻譯作品,初版面世已有16年,回望香港過去近二十年的轉變,只覺得似曾相識。
因應終審法院的裁決,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建議透過立法方式讓在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可以在新設立的機制下登記,在法律框架內承認其同性伴侶關係。終審法院過去多年以來的裁決自相矛盾,一方面強調香港並沒有憲制責任承認同性婚姻,以及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但法院卻一步一步將一些原本只屬於香港現行婚姻制度下有關異性配偶的權利和福利,包括合併報稅、公務員配偶福利、以配偶身份申請公屋、居屋和享有《無遺囑者遺產條例》保障等,給予在海外註冊而香港並不承認的同性伴侶關係,政府在沒有廣泛諮詢之下,貿然提出了的登記制度,在立法會引起很大的迴響,多個主要政黨和不少議員都反對,通過機會很微,但我們期望政府不會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