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知名人士「被求籤」的歪風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4/02/2016

香港人十分討厭「被代表」,不少市民和傳媒對近年在本港和國內出現的「被自殺」、「被失蹤」和「被自首」等歪風深惡痛絕,但偏偏卻有愈來愈多傳媒每年都「監人賴厚」,為全港及一些知名人士製造「被求籤」的新聞,並煞有介事地在港聞版以全版報道由自己的記者自編自導的「新聞」。

傳媒追求點擊 慎防重蹈覆轍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6/04/2015

壹傳媒早前出現裁員潮,壹傳媒工會指連同近兩個月的自然流失,總共約二十人離職。工會指壹傳媒正面臨媒體轉型,以及經歷遭受惡意抽廣告時期,理解節流是其中一個途徑。然而在節流的一周前,蘋果日報刊登廣告,鼓勵大眾影相拍片「報料」;點擊率最高者更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

記者是不甘寂寞還是被逼上梁山?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3/2015

於雨傘運動期間,市民透過新舊媒體得知最新資訊,加上公民記者湧現,記者報道的中立性屢受質疑。為了探討此現象,明光社及香港傳媒教育協會於2015年1月16日假中聖書院禮堂合辦「雨傘運動的媒體操守」座談會,當天約有30多人出席。

沒「傳」「疑」 更可疑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3/2015

新聞報道最好當然是報道真相,但當真相尚未能清楚查明時,傳媒也會把一些未能證實的消息報道出來。但為免負上法律責任,以及令讀者能夠分辨此並非百分百準確的消息,報道較常見會加上「傳」或「疑」等字眼。

當傳媒成為老闆的工具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5/04/2012

當傳媒成為老闆的工具,傳媒生態便被嚴重扭曲,令人遺憾的是業界一直以來只將政府作為箝制新聞自由的最大敵人,卻忽視傳媒老闆在興風作浪的危險。而更令人遺憾的是記者敢於挑戰任何人,包括特首、高官、議員和大地產商,卻不敢違抗他們的老闆。

三年又三年 淫審條例何時改?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7/03/2011

2009年7月,《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檢討首輪諮詢完成,報告除了表示會討論一系列網絡中的淫褻資訊外,更建議要就淫褻物品的定義,進行研究和商討。

可惜有關的諮詢至今仍然遲遲未見,不論網內網外,大量「踩界」物品充斥巿面,條例未能處理,家長、教師,甚至青少年面對橫流的情慾,已經避無可避。

反轉新聞界的「動新聞」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1/2011

從2009年開始,香港《蘋果日報》逐漸於其網頁加入了「動新聞」。起初只是一些剪輯的新聞片段,後來慢慢加入一些動畫,並運用想像力填補了新聞資料中的一些空白地帶,以達到刺激讀者眼目的效果。但我們觀察了當中的一些報道手法,發現「動新聞」可能成為傳媒集團用作渲染「煽、腥、色」的平台。當青少年本著關心時事的心態瀏覽新聞,很可能輕易在「動新聞」中接觸到色情及暴力的畫面,不知不覺地吃著糖衣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