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

記者照單全收 傳媒淪作幫腔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28/01/2016

李波事件繼續在傳媒發酵,有報章不斷以自家方式「收到」李波的信件、短片、甚至其與太太的合照,但不論圖片還是文字,都沒有註明消息來源,只強調是「獨家消息」。我們不禁質疑:是甚麼原因令一份報紙將自身的公信力押在單一的消息上呢?

傳媒追求點擊 慎防重蹈覆轍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6/04/2015

壹傳媒早前出現裁員潮,壹傳媒工會指連同近兩個月的自然流失,總共約二十人離職。工會指壹傳媒正面臨媒體轉型,以及經歷遭受惡意抽廣告時期,理解節流是其中一個途徑。然而在節流的一周前,蘋果日報刊登廣告,鼓勵大眾影相拍片「報料」;點擊率最高者更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

記者是不甘寂寞還是被逼上梁山?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3/2015

於雨傘運動期間,市民透過新舊媒體得知最新資訊,加上公民記者湧現,記者報道的中立性屢受質疑。為了探討此現象,明光社及香港傳媒教育協會於2015年1月16日假中聖書院禮堂合辦「雨傘運動的媒體操守」座談會,當天約有30多人出席。

傳統記者與公民記者的互補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2/01/2015

不知道在佔領運動完畢後,大家看新聞的習慣有否改變。在運動期間,大家不難發現縱然報道同一件事,媒體報道內容亦會大不同,有人因此毅然轉台,或罷買某份報章,有人亦因希望更快更廣地得到最新消息,從而瀏覽網絡媒體的報道。

假作真時真亦假 如何避開新聞的地雷陣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9/09/2013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所看到的一副對聯,大意是當我們把假的當作真的時候,真的卻會變成像假的一樣。有時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當我們說真話的時候,卻沒有人相信,甚至將之當作是謊言。

新聞不是笑話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2/08/2013
在香港這個媒體重視點擊率,多於新聞對市民重要性的地方,報道因而變得側重迎合讀者的口味。基於以上原因,傳媒工作者報道時寧要趣味而不要嚴肅的題材。不少讀者也受這個文化影響,希望在報章或新聞網站中找一些有趣的報道,然後在社交網絡大肆分享,務求獲得更多的「like」。但在大家積極「呃like」時,有否想過要核實一下報道的真偽呢?若然所分享的是假新聞的話,就要小心隨時由讚好變成遭人恥笑。

記者首要保的不是釣魚台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5/11/2012

國民教育對一個國民來說十分重要,不認識自己國家民族的人(像昔日殖民教育下成長的香港人)是無根的一代,在情感上若有所失,心底總像有一個難以填補的洞。但過多的民族情緒卻又會適得其反,令人的情緒過分澎湃,甚至掩蓋了基本的理智!就像近期國內抗日保釣行動之中一些打砸搶燒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