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幾近「娛樂至死」狀態

梁麗娟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及傳播學院 導師
18/09/2009

最近,亞視由盧海鵬率領一眾藝人專門以「扮嘢」為主的搞笑節目《香港亂嗡》成為網上點擊率最高的片段之一,似令沉寂多年的亞視帶來一些動力。
 
娛樂節目 無財不行
 

港產劇好悶?

勇先    |    潮流通識、電視文化書籍及青少年小說作家
18/09/2009

曾幾何時,香港電視劇集在華人世界心目中,佔據的份量何其重要――無論香港、中國內地,以至東南亞或歐美地方,都以「煲港劇」為生活中最大的娛樂。雖然現時偶爾也會出現《學警狙擊》和《巾幗梟雄》之類的熱潮,但只要播映完畢後一個禮拜,再談「laughing哥」或「四奶奶」已令人有out的感覺,便可知那些所謂熱潮,根本只是觀眾來去匆匆的神經反射。
 
一代不如一代的港劇

千金變丫環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18/09/2009

免費電視的黃金歲月已一去不返!二十年前筆者曾擔任無綫電視的編劇,深深感受電視台只是一間盈利掛帥,不斷抄襲和「翻炒」的工廠。二十年過去,情況變本加 厲,電視台仍然充斥著了無創意、不斷糾纏在恩怨情仇的肥皂劇;以製造男女親熱和展露女性身材為賣點的遊戲節目;政治正確的新聞取態;還有收天下兵器以弱諸 侯的藝員政策……
 

時勢造「o靚模」?

採訪及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8/09/2009

「o靚模」旋風直捲全港,她們憑著甜美的面孔和誘人的身段,得媒體大力吹捧,除了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外,更形成一個社會現象。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張志儉博士、想飛傳播主席兼執行董事劉倩怡女士、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社工謝紀良先生和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及社區服務部份時間顧問梁林天慧博士,一同探討「o靚模」現象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如芝士餅和葡撻:轉眼即逝

多加一台又如何?

採訪及整理: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8/09/2009

近期除了電視台中期檢討,引來大眾對兩間免費電視台的批評外,香港電視業「一台獨大」的情況,和有關增加公眾頻道的問題亦引起廣泛的討論。同一時間,有線電視亦公開呼籲政府新增廣播頻道,引入競爭。今期《燭光網絡》,我們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蘇鑰機教授,就「增加公眾頻道」的可行性,和對本港一台獨大的電視文化會有何影響,作出分析。
 

互動=改變=改善?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8/09/2009

由「Laughing哥復活」,「柴九不該死」,到批評「無綫新聞,事事(是是)旦旦」的「事(是)旦男」,互聯網上的討論對本港電視製作的迴響和影響力日增。但當電視台肯順應「網意」,改變劇集的結局,或是修改節目的時候,這真能帶動本港電視業作出改變嗎?而改變就是改善嗎?還是一貫的「換湯不換藥」,遷就收視率的動作而已?
 

巴士電視要監管嗎?

陳永浩    |    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0/09/2009

當大家每天乘巴士的時候,無論是自願或是被迫,巴士電視都總在你左近:巴士電視已安裝了在全港大約4,700部巴士及專線小巴上。巴士電視每天播放一小時 節目,在巴士上循環放映達16次,估計每日可以接觸近400萬的觀眾。隨著巴士上的電視廣播越來越普及,這類「流動資訊」應否及如何監管,確實需要認真討 論。

天王結婚了 唔敢講你知!?!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3/09/2009

「多對藝人被揭賭城結婚!」
「紅星被迫承認結婚!」
「天王一個大話冚一個大話!」……
 
這些相類似的新聞,於近日的媒體都熾熱地報導著。

時勢造「o靚模」

採訪及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02/09/2009

一陣「o靚模」旋風席捲全港──憑著甜美的面孔和誘人的身段,加上媒體大力吹捧,一群「美少女」除了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外,更形成一個社會現象。究竟「o靚模」現象對青少年有多少影響?一眾社會有心人各有說法。
 
一如芝士餅和葡撻:轉眼即逝

寬衣解帶vs.真正美麗?

陳永浩    |    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01/09/2009

對於一個每天上班都要坐巴士的乘客來說,近來一間纖體美容公司新一輯的瘦身廣告,一位熱爆傳媒的口靚模,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