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庭不友善的教會文化
多年以前曾經聽一名在教會和學校熱心服侍的校長說自己和太太都很忙碌,他的子女好像有父有母的孤兒一樣,最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和太太這樣火熱事奉,而是他竟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因為從他的語氣我感受到的是自豪多於自責。
多年以前曾經聽一名在教會和學校熱心服侍的校長說自己和太太都很忙碌,他的子女好像有父有母的孤兒一樣,最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和太太這樣火熱事奉,而是他竟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因為從他的語氣我感受到的是自豪多於自責。
人生就像一場海上旅程,在茫茫大海之中,有時十分容易迷途,而只要小小的偏差,最後卻可以偏離到千里之外!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一個不慎便會落入一些並無根據的迷思,但卻以為自己掌握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真相和真理。
教會重視婚姻與家庭,因為這是上帝為人設立的,讓人可以在被保護和被祝福的環境下生活的一個安全網,無論一個人有沒有結婚,但由父母所建立的家庭,仍然是大部份人賴以健康成長的安樂窩和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難所。因此,努力營造一個對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和教會生態,是教會群體應有之義,而且應該做得比沒有信仰的群體更多和更好,這才是活出信仰的生命和見證的應有表現。
近年我們常常聽到「家庭友善政策」一詞,比較實際的例子可能是提供男士侍產假,婚姻假,子女托管,彈性上班時間等等,彷彿都是為會結婚或有子女的男女提供一系列的福利。不過,這種以「家庭友善」為名的政策,背後其實在建構一套怎樣的家庭觀念?
香港的僱主對工人的剝削,是由「賺到盡」的心態及行為開始的。
當香港巿民淪為商家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機器之後,一切都變質。這幾天,貨櫃碼頭工潮讓全港巿民知道兩件事:1. 香港有很多工人,而且工人的待遇很差,這包括他們的人工和福利;2. 香港有很多人,知道有人在水深火熱中之後,會拔刀相助。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社會工作學系與香港亞太研究所合作進行了一項電話民意 調查,名為「香港全職人士工作與家庭平衡」探討香港全職人士的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狀況,共成功訪問了1,002位18歲或以上 的全職人士,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友善」,何等困難!
在「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研討會,筆者作為大會主席,與各位講者從不同的向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當日,無論是講員、嘉賓、參與者及筆者最常聽見的就是:「推行家庭友善政策——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