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墮胎無價?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墮胎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議題,亦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探討。例如在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對中國人來說,胎兒很多時會被看為有生命的獨立個體,所以若孕婦不幸去世,會稱之為「一屍兩命」。同一觀念下,墮胎就等同奪走生命,與殺人無異。然而,從法律角度來看,胎兒並不是人,法律上「活生生的人」有兩大基本條件:完全脫離母體並擁有一套獨立的循環系統。所以非法墮胎並非謀殺,而是另一條獨立的罪行--- 墮胎罪。

從21克到六塊錢

許惠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
23/03/2006

據說「靈魂由軀殼飄逝後,枯萎的肉身不多不少共輕了21克」,基於這個傳說,兩年前一齣電影《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的電影,探討生命價值的問題。
 

墮胎的倫理反思

洪子雲       |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性文化學會副主席
23/03/2006

有關墮胎的倫理探討,Barbara MacKinnon在他Ethic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第九章中介紹了兩個倫理學中常討論的角度:效益主義及權利角度。[1]

「基督徒看自殺和墮胎」調查結果

23/03/2006

明光社在今年二月就基督徒看自殺和墮胎進行簡單的問卷調查,了解基督徒社群對此課題的意見。不過,是次調查只訪問與本社同工有聯繫之基督徒,絕不能有效反映基督徒社群對自殺和墮胎的整體意見,數據只供參考,請不要隨便引用。    

從基督教信仰看自殺

楊慶球博士    |    中國神學院教授 | 明光社董事
23/03/2006

2002 年3月17日,一個尋常的星期日,在長洲島上,有三位年齡14、15歲的青少年透過「燒炭」來結束生命。今年1月先後有兩位教師自殺,這些事件在社會帶來極大的震撼和迴響。據政府統計,98年自殺個案為868宗;99年882宗;00年915宗;01年988宗,即每十萬人有14.1個人自殺,其中男性佔六成。

「留」與「墮」的抉擇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墮胎手術已變得十分乾淨俐落,最近英國更發展至只要懷孕不足九週,便可在家中安全墮胎(都市日報,17/02/2006)。儘管如此,對墮胎的爭議仍持續著,而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墮胎,本期燭光網絡訪問了三位資深輔導員,希望讀者能從另一角度看輔導墮胎工作和前線輔導員對墮胎的看法。

《蘋果日報》刊登目睹母親被殺的八歲男童照片,有必要嗎?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03/2006

本周初(三月十三日)在深水埗發生了一宗兇殺案,案中一名三十七歲男子和一名三十三歲女子死亡。事發前一名年約四十歲男子進入事主的單位,挾持屋內一名六十五歲女子及八歲男童。到晚上約八時三十分,當三十三歲女子和其三十七歲男友返回單位時,被一直留在單位內的男子用刀襲擊。兇徒事後離開現場。案件仍在調查中。

丹麥漫畫事件與新聞自由

陳燕萍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3/03/2006

去年9月,丹麥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刊登了以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的12幅漫畫。一些伊斯蘭教國家認為這些漫畫內容侮辱了先知穆罕默德,紛紛嚮丹麥政府及《日德蘭郵報》發出抗議。但歐洲近十個國家的大報以捍衛新聞言論自由的理由,同時刊登了這些備受爭議的諷刺漫畫,再度激怒了伊斯蘭世界。是次的漫畫風波演變成國際共同關注事件。伊斯蘭世界的抗議浪潮已蔓延到亞洲各地。

逆向歧視的天羅地網正在收緊

關啟文    |    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副教授
01/03/2006

 近日教統局批給明光社一個人權課程,遭同志團體和「人權」組織窮追猛打。很多攻擊明光社的論點和手法反映如我們所預測,針對同性戀異見分子的逆向歧視,已開始像一張天羅地網,撒向那些少數敢向同志運動說不的人。下面會分析一些對明光社的無理攻擊。

逆向歧視的天羅地網正在收緊

關啟文    |    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副教授
01/03/2006
近日教統局批給明光社一個人權課程,少數傳媒在2005年10月3日報導了同志團體的抗議,這本來算不得是甚麼社會大新聞,但同志團體和「人權」組織窮追猛打,一些傳媒也推波助瀾,所以也惹來不少爭議。今次事件中很多攻擊明光社的論點和手法,我們實在感到遺憾。這場爭論也反映我們所預測,針對同性戀異見分子的逆向歧視,已開始像一張天羅地網,撒向那些少數敢向同志運動說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