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創造、進化與智慧設計
馬迅榮、陳希芝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翻譯)
11/11/2019
生命的起源關乎生存和死亡的意義,10月3日,應用倫理課程2019的第一堂,主題是「創造、進化與智慧設計」,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關啟文與參加者分享他對創造、進化論和智慧設計的思考。
私隱如何在網絡世界中洩漏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1/11/2019
根據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公署)於2019年10月初公佈的數字,由該年6月中至10月初,涉及「起底」及網絡欺凌的相關個案達1,960宗,牽涉網上社交平台及討論區共12個。
不做網絡透明人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1/11/2019
〈私隱如何在網絡世界中洩漏〉一文提到,網絡使用者自願將個人資料上載,會令私隱洩漏。而對於如何避免在網上「被起底」,筆者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如小心選擇社交平台上的設定、小心結交網友,並且檢視自己分享資訊的態度等,慢慢地做好,以保障個人私隱,避免成為網絡透明人。
如何應對社會爭議引發的負面情緒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1/11/2019
今天的香港,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盪、不安與陣痛。從煙火瀰漫的街頭到新聞直播,再到社交媒體的帖文,每時每刻,無日無之地充斥著暴力、仇恨、過激的情緒與言論。置身於如此極端的環境中,相信不少人正受著負面情緒的困擾。「2019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41.1%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
亂世社關情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11/2019
這是個容易令人迷失的時代,而最可怕的不是因為自己追隨個人的私慾而迷失,而是以為自己充滿理想與承擔,為了真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心力、前途、以至性命,卻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失去了原來的良善、忍耐和分辨能力,成為自己本來鄙視的人!
性忠誠才是預防愛滋病最有效的方法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1/11/2019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8月公佈2019年第二季香港愛滋病情況,自1984年香港發現第一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至今,有關的個案已累積至9,998宗,[1] 相信第三季的感染數字勢必突破10,00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