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台灣家庭價值醞釀變天 民法修正最快明年上馬
當結婚不是「一男一女」而是任何「兩人」;當承諾不是「一生一世」而是「一張隨時可單方結束的合約」;當家庭不再由血緣關係建立,而是隨便隨心結合時,這樣的家庭制度將如何影響社會?台灣就有性解放團體聯合起來,提出三套民法修正案,要求改革「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和「家屬制度」。
偽文青.標籤與身份建構
以前,我們說一個人有很獨特的生活態度,往往是被他的態度吸引,並從這態度產生的相應行為,以致他能影響周圍的人和事。現在,我們的生活態度卻往往由不同的消費產品所定義,以不同的象徵物去堆砌一個「有自己態度」的空間,近年日漸流行的「偽文青」可算是一個實在的例子。究竟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或者身份是怎樣建構出來?與消費品及空間有何關係?
青少年愈來愈遲熟 合法賭博年齡要提高
近日有報章引述英國一個由兒童心理學家Laverne Antrobus進行的研究,[1] 指出在考慮過情緒成熟程度、生理荷爾蒙、大腦神經發展等因素後,建議將成人的年齡由18歲提升至25歲,並將青春期分三個階段,分別為前青春期(12-14歲)、中青春期(15-17歲)及後青春期(18-25歲)。
究竟誰才是「香港人」?
近年,香港不斷在討論「新移民」、「自由行」、「內地客」等問題。論述此等問題時,我們往往將「香港人」突顯,二話不說就認為「我們香港人,就不會像他們這樣那樣。」
每當筆者聽到這說話時,心中都不禁浮現兩個問題:
1. 真的嗎?你怎知道香港人不會像他們一樣?
2. 若香港人不像他們一樣,那末香港人又是怎樣的呢?
莫將歧視變成文字獄
近日,就內地人在香港不同的情況,有立法會議員發起聯署,要「抗融合、拒赤化、還香港人一個家」。聯署形容自由行旅客「操普通話的人很多,他們有不同的文化質素,破壞了香港的文明和秩序」。聯署將罪責指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他是「撕裂社會」,「政策非港人優先」。
怕「輸在起跑線」的背後推手
近日有關幼稚園收生的新聞十分引人注目。就報道所見,不論是幼兒班(PN班)又或是幼稚園(K班)收生,多間學校門前都大排長龍。每每訪問家長,不少都表示要疲於奔命的「撲學校」,又說有關學校收生很少。結果一些幼稚園門前出現近千人的人龍,為的是取得一張報名表,爭奪僅有的數十個學位的「資格」;而且家長們往住要付幾十至幾百元的報名費。
網絡文化與社會運動
上月,一位女士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見到一些她認為警察不妥當的行為,就路見不平,與警察議論,期間,她不斷指罵,繼而爆粗。及後這位鬧爆警察的途人被人網絡搜尋,找出她的背景:原來她是老師,也是社運人士的第二代。除此之外,她其他「威水史」亦被找出來。可是,這些「威水史」即時被二次創作,淪為抹黑的材料,「傑出女教師當街爆粗鬧警察」成為一些報章的大標題。
馬會開賭 擊退外圍?
早前,馬會等待政府續發足球博彩牌照,政府堅稱開賭有助擊退外圍。而且,馬會更稱賭業已全球化,就外圍而言,單單在足球博彩方面,一年開賭的場數約五至六萬場,而現在香港一年才提供八千至九千場,可見香港經已是十分有節制。政府聲稱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盡力控制外圍的影響,鼓勵負責任博彩。
在評論和新聞中間——永遠要站越黃線的立場新聞
客觀、公正及持平曾幾何時是新聞編採的三大原則。新聞報道必須客觀,記者與編輯不可加入個人意見,在撰寫時更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不同立場的人,不偏不倚。此外,記者要儘量報道與議題相關的各種立場和意見,讓讀者有足夠資訊去作獨立思考,判斷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