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人
變性人 跨性別
同志(LGBT)運動中的「T」可指變性人(Transsexual)或跨性別(Transgender),主要關乎心理性別,而非性傾向。跨性別是總稱概念,涵概任何兩性以外的性別身份:酷兒、變裝、性別流動等。
在二至四歲,女兒模仿媽媽的性別特質,爸爸又肯定女兒是女生。媽媽又讓兒子認識、學習爸爸的性別特質。爸爸和媽媽的付出都很重要,五至十歲時會在同性友誼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性別。
提起跨性別政治議程,很多人會即時提起洗手間男女廁的爭論,甚至有人認為外國因而提出的「廁所法案」是不切實際,多此一舉。可是,對於跨性別政治議題來說,能打破一個為著男女性別而設的界限,就是成功。可以說,跨性別政治運動和酷兒運動一樣,都是嘗試越界的行動,爭取將界線除去,甚至在最後重新劃界。
W案所激起的千層浪,將原本由生理決定的性別,加入心理及社會等元素,使決定一個人到底是男性或女性變得複雜,而我們的社會現行的一些政策、法律、設施、服務及制度確實與性別息息相關。
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指出,因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而出現煩躁、不安、困惱等情緒及明顯生活功能的影響,是為性別焦躁症(Gender Dysphoria)。不論是變性人(Transsexual)還是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兩者都可能患有性別焦躁症,故此探討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不能不回到醫學層面的討論。我們訪問了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康貴華醫生,進一步了解性別認同及一連串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