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本末倒置話完美
許多人心裡都渴望完美,甚至終其一生追求完美,但現實是世界從不完美,而人為了追求完美往往犧牲了一些本來也很美的事物、或者間接地傷害了他人(特別是自己所愛的人)。正如父母愛子女是十分自然的事,但當父母想為子女打造完美的未來時,卻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陪你走最後一程
《陪你走最後一程:晚期病患全人關顧手冊》是一本充滿溫暖與實務指引的書,作者孫岩以自己的院牧經驗為基礎,結合身、心、社、靈四個面向,將有關內容結集成書,以為晚期病患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持,實現全人關顧,讓讀者有機會學習善終、善別、善生。
沒有錯過
我在香港不夠一個月,期間使我覺得最具意義的服侍,就是為一位弟兄做了一個臨終禱告。但這也能說我是在宣教嗎?以下是我為那位弟兄作的禱告。
劫貧濟富,何來大而美
2025年7月1日,在特朗普大力推動之下,美國參議院以一票之差通過了「大而美」法案,之後眾議院也通過並且在7月4日正式生效。「大而美」(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法案實施了一系列減少政府開支的政策,包括削減1.2兆美元的醫療經費,以及修改領取聯邦醫療保險(Medicaid)及食品援助的條件。
回到初心
「貓捉老鼠」經常被人用來形容夫妻的相處模式,用貓和老鼠來比喻一對夫妻,並不是貶低他們的身份,而是用來形容他們的互動型態。在輔導室常常聽見追逐型的夫或妻為了得到配偶的關注和認同,便鍥而不捨地抓緊對方,不能接受他們的疏離感。相反,迴避型的一方以為沉默是金,便選擇不回應配偶的需要,用冷對待來逃避衝突。
行.不易
對移居英國的港人來說,衣與食,甚至「住」也是相對容易處理。
完美主義的陷阱
《完美主義的陷阱:在總想要更多的世界,掌握「足夠好」的力量》作者湯瑪斯.庫蘭在書中剖析到當代社會,對「完美」的病態追求。作者直指完美主義並非追求卓越的動力,它只會讓人們永不滿足,在成功時仍自我質疑,無法舒服地站在成功的旁邊,人們即使成功也總會覺得一切只是出於幸運或偶然,還要不斷努力地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保護兒童免於遭受性侵犯
香港社署數據顯示,2024年兒童性侵案達522宗,較10年前上升83%,佔整體虐兒案34.7%。受害者中,12-14歲女童佔228人,男童24人;更有9名5歲以下的受害幼童,最小僅0-2歲。施暴者背景呈現兩大警號,33.4%為同學/朋友/熟人,比較2014年佔26.3%,反映「熟人作案」風險上升;而16歲以下未成年施暴者10年增幅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