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移的界線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1/2025

界線有時很奇妙,有會令人不高興,但沒有又會令人忐忑不安。後現代是一個不喜歡有界線的年代,人都喜歡隨從自己的心意而改變一些規則,為了迎合自己的需要而「搬龍門」,從一個角度看是心意更新而變化,靈活地回應時代的變遷,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於是一些本來很清晰,毫不含糊的界線,如婚姻的界線、性別的界線、父母的界線都忽然之間模糊、甚至飄移起來。而在教養問題,一些「開明」的父母更認為不應該將上一代的規範強加於下一代身上,於是從小就給予他們很大的自由去決定自己的事情,卻忽略了成長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句魔法口號,更忘記了自律與自由是相輔相成的。

今期《燭光》想和大家從不同角度和範疇反思界線的問題,有人以為訂立界線等如僵化,限制了人的創意和發展,這是個美麗的誤會,因為界線其實也可以是一種保護,特別對於心智未成熟,人生經驗有限的兒童來說,在一些可能有嚴重後果的事情上,若不定下界線,其實和疏忽照顧沒有分別。至於進入青春期的年青人,不容討論的規矩雖然容易惹來反彈,但不代表毋須為他們訂立界線,問題只是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讓他們在逐步擴大的界線中找尋自己的路,更可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尊重,而對年青人、甚或成年人來說,其實適當的界線可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誤會。不過,另一方面,有時能夠適當地突破一些界線,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突破階級和社會地位的界限,讓我們看清楚大家都是上帝所愛的兒女,那管大家有錢無錢、有家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