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明光社、AWANA、香港基督少年軍、基甸事工及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合辦的「褪網2025 –– 親子無手機晚餐」活動及徵文比賽已在8月圓滿結束,活動以「唔碌手機2個鐘

要為正邪定分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5/09/2025

「難為正邪定分界」是一首歷久不衰的流行曲,因為它道出了許多人在觀察世情時都見到的現象,世上既有不少偽君子,但同時亦見到不少挺身仗義的屠狗輩,有時,是非黑白真的不容易分辨,不過,不容易分辨不應成為我們放棄去分辨的藉口,因為我們雖然無法真正看透人的內心,但神亦給予我們足以判別明顯是假或明顯是錯的智慧,人的大腦不是可有可無的創造物。

Deepfake的陰暗面:詐騙與色情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5/09/2025

人工智能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下稱:深偽)的發展,能透過深度學習算法合成高度逼真的影像、聲音或影片,讓人難以分辨真偽。然而,技術愈加發展,它愈成為全球網絡詐騙及合成色情圖片的網絡欺凌工具,令更多受害者蒙受巨額損失、心理創傷和社會信任崩潰。

人性的弱點使網絡情騙停不了

傅丹梅    |    明光社事工顧問
25/09/2025

到處去碰 到處去看 墮入陷阱 方知太糊塗
真心被俘虜 彷彿遭圈套 探索這愛路
你那美態已叫我醉倒

性侵犯摧毀家庭幸福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家多一點——家庭友善在教會 週年研討會精華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2/09/2025

2009年5月,研究中心首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當年的討論主要集中於社會政策。時隔十多年,研究中心再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而今次的焦點是教會。2025年6月27日,我們與約100位來自不同教會的教牧同工、執事、機構主管及信徒領袖等進行了美好的交流,共同探索教會及機構中有關家庭友善政策的課題。

努力活著,原來就是超前部署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2/09/2025

剛過去的暑假,不知大家有沒有趁著假期出行?是「返鄉下」還是到了甚麼地方?現在大家都要「超前部署」,筆者也嘗試避開一些熱門旅遊國家,到了有「歐洲度假天堂」之稱的巴爾幹半島一遊。原以為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假期旅程,結果遊走每個小城中,都發現一點大道理……

生老病死

陳偉洪    |    過去10年,搬家超過10次。一家四口,由市區搬到長洲小島接受三年神學裝備;到德國短宣一年;再回小島牧養兩年;隨後出發,旅居台灣,等候上帝的吩咐。原以為暫居數月,誰不知停留四年,與旅居、流散者同行。之後又再啟航,遠赴英國,一步一步跟隨,繼續客旅人生。
18/09/2025

之前寫過有關衣食住行,思考字詞本身排序是否有著其優次先後,還是會因著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生老病死,就有著其順序的意義。生與死肯定是放在最先及末後。除非是基督信仰中,主耶穌曾說過的:「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就是先死而後生及重生的概念。當然,不涉及信仰,人的生與死也是注定的,但老與病卻並不是必經。

超越死亡的生命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8/09/2025

此書是大衛.鮑森(David Pawson)的作品,全書只有六章,但已充份地表達他對生命的啟發與了解、對死亡的觀察及體會。此書收錄了他在晚年時與醫生、物理治療師、禮儀師的對話,從死後生命、死後與復活之間、復活、審判、地獄等主題去談論生命與死亡,容易閱讀。透過雙方的對話,對死亡有不同角度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