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離職感言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9/2001

在明光社事奉期間,我可以花更多時間認識社會,不公義的現象令我反思及批判那些我向來接受的制度及理念,離職後計劃再進修,重建我的價值觀。

「青少年暴力」網站介紹

李靈亮    |    明光社資訊幹事
30/09/2001

青少年暴力的問題在世界很多國家中日趨嚴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及討論。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外國的研究報告或其他資源。

傳媒與青少年暴力

黃順成    |    基督教聖約教會恩臨堂傳道,曾任社工
30/09/2001

本文作者為前任明光社幹事,亦曾於社工界工作。對於傳媒報導手法及青少年成長均有一定的認識。筆者從近期本港有關青少年暴力事件及其親身與青少年生活的體驗中,嘗試探討傳媒與青少年暴力的關係。

潮流興打?淺談現今流行文化與青少年暴力

陳永浩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0/09/2001

試想想:每一天回到在家裡,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甚麼?開啟電腦上網?看報紙?還是看電視?研究顯示,香港中學生平均每天看電視幾近四小時,加上聽音樂、聽收音機、玩電子遊戲、上網、看漫畫、看電影…今日青少年的取向與思想,「多多少少」也受到現今文化的影響。本文嘗試剖析現今幾個流行的媒體——電子遊戲、電影、流行音樂、及電視節目——探討其暴力內容對青少年的影響。

漫畫論壇 腥風血雨染江湖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9/2001

上期漫畫論壇提及香港漫畫主要以武打格鬥為故事發展要素,今期論壇集中研究香港「江湖漫畫」。所謂江湖漫畫是指那些以黑社會間鬥爭為故事背景的漫畫,而「古惑仔」便是江湖漫畫中較多人認識的一本。1

賭徒賭途

30/07/2001

華仔三十剛出頭,司機,未婚,月入一萬三千多元。剛發了薪,遇上足球賽事的日子,他會把左手攢來的萬多元,讓右手把它擲在同一天的賽事上面﹕一場三千元,分三四場下注,恰恰將個把月的薪金擲完。

賭博慘案驚心動魄

陳燕萍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0/07/2001

有很多人認為,賭博是個人的問題,與其他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和影響,但事實告訴我們,賭博問題不單會影響個人,甚至會連累家人或朋友,也會對社會的治安帶來負面的影響。
筆者發現,於今年的三月至五月的三個月內,已經找到27宗與賭博有關的新聞(詳見表一及表二),當中發現有18人因自身或家人的賭債自殺,其中有14人死亡。

賭博資訊驚鴻一瞥

30/07/2001

賭博風氣之盛行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這風氣源頭之考究,實在難以求証,不過大眾傳媒的鼓吹,應該有著一定的影響。單在過去的足球旺季,大小傳媒不約而同地在報導的資料中,加入了賭波的資訊。而這現象遠在數年前已經開始流行,只不過隨著賭波合法化的討論,人們才開始注意。

漫畫論壇 生命裏的陽光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7/2001

年少成長時自我形象未得到肯定,對生活上遇到的挫敗、不被同輩接納等問題會特別敏感,讀者成長時或許也曾自憐,渴望有同路人的體諒,及認同自已的感受。很可惜同路人通常不會是老師及父母,經歷過戰後窮困的上一代常會說今日的新一代「不識愁滋味」為了小事長嗟短歎,認為這是要不得。父母長輩常否定少年人的愁之餘,更會語重心長加上一句,經歷人生「真正」的愁時只會「欲語還休」!

艇家泛舟漫遊賭波港

30/07/2001

明哥是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的。他入了賭波這一行的日子也不短了,從起初幫莊家“打工”到現在自己獨立當“艇家”,他見過不少賭徒,他們甚麼都賭,只要是賭這玩意,就連命也不顧,賭得死去活來。

我們訪問了一個經營"賭波"生意的中間人,就是行內的所謂"艇家"。我們管他叫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