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爸、媽,這是你們教我的!
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根,一個孩子在裡面所獲得的,不止是衣食住行,更從父母身上理解待人接物的道理。一個關係和諧,彼此尊重的家庭,能讓孩子知道甚麼是自尊、愛護與珍惜。相反,在一個關係破裂,夫妻間互不信任的家庭裡,孩子除了有個不愉快的童年,更可能影響到他們日後在婚姻、性、愛等方面的態度,導致問題叢生,禍患一代一代的循環延續下去。
司法執法漏洞多 三級影碟隨處播
2000年6月提出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修訂諮詢文件,在石沉大海差不多四年後壽終正寢!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於今年1月26日向立法會表示,政府將不會就修改此法例作跟進,理由是所收回的意見有分歧,此舉令一直以來關注此事的多個教育、社工、家長及宗教團體十分遺憾,亦覺政府並無誠意及積極正視不雅物品氾濫的問題。
救救『荷包』大行動 拒絕廣告商攔途截劫
「病態消費」、「病態減肥」及「病態賭博」已成為香港人另一個特徵。各式各樣的消費廣告,加上信用卡公司鼓勵大家密密簽及送多多優惠,已導致很多青少年未曾擁有資產便已破產。根據明愛2001年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認為理想父母的首要條件是「多給零用錢」,零用錢多少更成為好父母的指標。
3G喜與憂—業界人士專訪
自本港首家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簡稱3G)供應商於年初投入服務後,憑著強大的傳輸能力及多樣化的服務,3G電話已成為電訊業界中炙手可熱的新產品。當視像電話,拍照錄影,上網電郵,電影新聞,甚至色情資訊都可自由下載,3G產品會不會是另一個「色情暴力」兼而有之的失控世界?
靠着主打那美好的仗
我在去年5月26日加入香港性文化學會工作,隨著學會的發展,工作時間續步增加,至本年2月轉為全時間幹事。心裡盡是感恩!這大半年的工作,讓我看到不少有生命見證的基督徒拼死為主作工,尤其學會主席及執委們的俠骨柔腸、裏外合一的事奉心態更令人敬服。
傳媒教育和校園暴力
朋友告訴我,一班感情要好的中五同學,打算在離校前搞點新意思,大夥合作拍一齣短片,題材是「校園暴力」,拍攝手法是運用大量手搖鏡頭,場景是課室,道具是桌椅,主角當然就是被欺凌的小個子同學……
踏上「明光」的旅途
若問我為甚麼會加入明光社,我會毫無猶疑地回答:「是在神裏面認定的異象」。直到目前,我依然深深感到是異象叫一班明光社的董事及同工繼續走在一起。
傳媒教育資料館
由不為人知,以至被不少學校納入課程之中,傳媒教育對許多老師,甚至是青少年工作者,已不算陌生,眼看不少有心人,憑着滿腔熱誠與衝勁,積極推動傳媒教育,卻因本身工作忙及對傳媒教育理論不太清楚,往往事倍功半。其實,隨着傳媒教育的「冒起」,坊間已有不少傳媒教育的教材,可供參考,各具特色,下表列有不同機構製作的相關教材,盼望為前線的傳媒教育有心人提供實際支援。
《衝上雲霄》的性教育
曾經有調查這麼說,青少年的性知識是從哪裡學回來的呢?書本?不,答案是朋友。再深究下去,朋友的性知識又是從何而來?答案不出所料,是從傳媒(雜誌、4仔光碟等等)學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