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明光社賣旗日花絮 一點光.一份情

鄧玉瑩    |    明光社行政主任
20/03/2024

明光社剛過了25週年,在這些歲月中,有許多人與本社同行。2024年2月3日是本社第12次的賣旗日,在這經濟不穩定的環境底下,今次終於可以有較優先次序揀選賣旗日子(每次需要先抽籤決定揀選次序,再按次序選日子,在我記憶中這次是歷來抽得最前的一次)。

經濟低迷下的財務安排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3/2024

疫情過後,社會恢復日常運作,但香港經濟風光不再。樓價下跌,恒生指數跌破1997年回歸時水平,香港更被網民取笑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不少市民對前景都感到悲觀。

學習愛惜自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3/2024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既然愛別人那麼重要,那麼我們首先便要學會愛惜自己。愛自己不是自私、自戀和自我中心,而是要知道自己是有神的形象、是尊貴的、美善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去愛、值得被愛的。

當「社交恐懼」遇上AI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0/03/2024

雖然我們可以很粗略地將人分為內向與外向,然後將內向的人歸類為不喜歡社交的人,將外向的人歸類為喜歡社交的人;然而在社會上,這兩類人的數目基本上並不是均等的。網絡世界的盛行,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在身體缺席的情況下進行,這也導致彼此的關係容易變得疏離;交友軟件的增多,也代表人們喜歡網絡上的交流多於現實的交流。

低谷以後的一片天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4/03/2024

The First Take,簡稱TFT,是一個在2019年在YouTube建立的日本音樂頻道。該頻道會邀請歌手或作曲家以一鏡到底的形式完成表演,影片不會分段錄製、補錄或後期編輯,即使失誤也會被完整記錄下來。就如頻道所標榜:「在全白的錄音室裡,有一個麥克風。這裡只有一條規則:只有一次機會,就如人生只有一次。

當信仰不能活出來——日本隱藏信徒的故事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3/2024

1865年,明治天皇也還未登位,維新也還未開始。在日本九州長崎新建了大浦天主堂,教堂既美觀又新奇,被當地人稱為「法國寺」(因教堂是根據日法修好通商條約而建設,供法國人使用的禮拜堂),這座教堂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前來參觀。

藥業市場的致命謊言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8/03/2024

〈藥業自由市場下人命何價〉一文提到,藥廠Novartis、Roche及製藥實驗室Genentech為求更高的利潤,在研究報告上作弊,故意貶低用作治療老年黃斑病變藥物Avastin的效用,藉此推銷另一款藥物Lucentis,其價格比Avastin高30倍。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08/03/2024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The Why Axis: Hidden Motives and the Undiscovered Economics of Everyday Life
作者:葛尼奇(Uri Gneezy)、李斯特(John A. List)
譯者:齊若蘭

私密照與網絡同理心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07/03/2024

早前一位籃球教練與中學女生的親密照片在網上瘋傳,其後警方介入事件,將案件暫列作「未經同意下發佈私密影像」進行調查。雖然討論區的相關帖子很快就下架,但相關相片仍在不同社交應用程式中私下流傳。

說好的香港故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7/03/2024

香港變了!當中有很長篇的故事,你和我都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不同的人雖然可以有不同的論述,但留在每個人心底的記憶是其他人無法奪去的,所有美好的、我們重視的價值和一直信賴的做人處事原則,都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的,記住美好,才有機會再次創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