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愛惜自己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既然愛別人那麼重要,那麼我們首先便要學會愛惜自己。愛自己不是自私、自戀和自我中心,而是要知道自己是有神的形象、是尊貴的、美善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去愛、值得被愛的。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既然愛別人那麼重要,那麼我們首先便要學會愛惜自己。愛自己不是自私、自戀和自我中心,而是要知道自己是有神的形象、是尊貴的、美善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去愛、值得被愛的。
有九萬多會員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被內地官方媒體點名批評之後,香港特區政府立即與教協割席,而教協在短暫掙扎求存之後亦決定解散。連教協這有強大基礎的工會/民間團體亦無法承受龐大的政治壓力,其他民間團體對前面可能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亦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督教機構事奉了超過20年,時移世易,看著不少機構正默默的改變。與時並進,不斷改變是好的,不過,在變化之中要看清哪些是必須保持不變也是十分重要的。
過去大半年,相信大家終於深切體會何謂變幻才是永恆,希望大家不是仍然打算以不變應萬變吧!其實不願意改變可能是出於我們的惰性,也可能是由於我們懼怕因為改變而帶來的新挑戰。第四波疫情再次令不少弟兄姊妹希望可以「回復正常」。例如參與現場崇拜、和多些朋友或親人共聚;甚至再次出外遊旅遊的美夢破滅了。不過,也許亦可以協助大家下定決心作出轉變。
在這段時間,不少堂會和機構已經非自願但無可抗拒地作出了一些轉變,大家對網上崇拜、開小組、上主日學已經駕輕就熟,不過,據一些調查顯示,不少弟兄姊妹卻在這段時間流失了,有些去了別的堂會網上聚會,有些甚至離開了教會的生活,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堂會本身沒作出相應的轉變。至於基督教機構,在漫長的疫情之中,不少面對愈來愈大的經濟壓力,隨著政府保就業在11月底完結,社會上失業和結業潮將會此起彼落,機構亦不能倖免,不變,就只可以坐以待斃。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在困難中迷失了方向,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教會和基督教機構不是一般的商業機構,但在法律上的責任也和一般機構也沒有太大的分別。面對嚴峻的疫情,基督教機構面對的壓力絕對不少,服務停頓、裁員減薪、甚至結束都是毋須感到意外的事。不過,同樣面對困難和挑戰,作為信徒群體,應該有不同的表現。
當機構因為服務停頓、收入和奉獻大幅下降,財政面臨危機的時候,若果真的希望同工能共度時艱的話,便應該主動提高透明度和加強溝通。例如預計收入在未來有重大改變,儲備不足以應付三個月至半年的開支的話,便應及早讓員工明白實際情況,加強危機意識。以及早些透露不同的應對方案,例如大家是否需要減薪?是否願意凍薪?在甚麼情況之下需要放無薪假?會否削減現有的福利、需不需要重整架構、裁員、甚至要遣散和結束呢?
教會有雙重標準嗎?有,而且不少。不是嗎?當教會教導弟兄姊妹要重視家庭的時候,卻常常因為星期日有很多會議和活動而令大家「拋妻棄子」。當教會教導大家要安息、要等候的時候,卻要同工的時間表塞得滿滿、疲於奔命。當教會教導大家要愛鄰舍的時候,卻忘記了要愛自己的同工。
《成了一台戲》
作者:賴淑芬
出版地:香港
出版:冬青樹圖書製作公司
出版年份:2017年
一些慈善團體的募捐手法和捐款用途一直備受關注,五月十六日明報報道,一間一直在香港以郵寄方式募捐的慈善機構,其網站雖聲稱曾援助逾十八個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但該報抽樣向九個國家的駐港總領事館或代表查問後,其中四個肯回覆的國家均指出,沒有該基金會在其國家進行慈善工作的資料,而該基金會回應時承認,根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