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飛鳥俠》——愚昧竟是福

郭卓靈    |    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1/05/2018

曾主演超級英雄電影Birdman 而聞名的過氣男藝人Riggan Thomson (Michael Keaton飾),為挽回自己的事業,改編小說成舞台劇本,計劃重新站上百老滙舞台演出。面對出色的拍檔、劇評人的壓力與自己給予自己的壓力,飛鳥俠的聲音與幻象,愈加強烈,而他最終於舞台採取了極端及超真實的手法,為博得觀眾的讚賞。

五體不滿足——殘障人士的情與慾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5/2018

網絡上一套介紹台灣組織「手天使」的短片,引起社會對殘障人士性權的討論。[1]「手天使」認為社會一直忽視殘障人士在性方面的基本需要,因此安排性義工為嚴重殘障人士提供免費的手淫服務,每人一生只得三次接受服務的機會。

粉絲經濟與偶像生涯規劃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5/2018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8月19日

雙性人的身份政治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05/2018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4日

雙性人和跨性別人士的身份政治既密切又複雜,他們有類近的信念,認為性別(sex & gender)的分野是人為構結,且是為權力服務,其本身是流動和多元的。

伴讀有價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05/2018

早前偶然去了一趟勞工處,發現有如此一份工作:有家長聘請「暑期圖書伴讀員」,職責是「伴隨小學生(7歲)讀故事書,互動,問問題,關心學習」。每週工作兩天,每次兩小時,日薪為120元正。

 

性發育障礙冷知識(二)—— 5α還原酶缺乏症

招雋寧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0/05/2018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4日


教育的倫理與倫理的教育——淺談教育哲學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0/04/2018

相對於語言哲學和政治哲學等當代哲學研究的顯學,教育哲學(philosophy of education)顯然鮮有人提及,也鮮有人廣泛討論和深入思考。

粗口與語言暴力……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王礽福(宣道出版社社長)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6/04/2018

  全世界的語言都包含粗口,不過粗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時空的差距。例如在美國,「該死」(goddamn it)在上世紀40年代被視為粗口,到了60年代卻變得無傷大雅,反倒是一些新的字眼,例如「F」開頭的字成為了禁忌。有一些字在一個地方不是粗口,但到了別的地方卻成為粗口。粗口用語千變萬化,中國粗口大量運用與性有關的動詞、名詞。有些人為免直接使用粗口字眼,則改用其他諧音字詞。

當電子遊戲進入教會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6/04/2018

以明光社的名義籌辦電競牧養研討會,是個挑戰。

四次研討會,不同的受眾(青年牧者、堂主任、家長、有志參與電玩、遊戲牧養的牧者)一起就同一個議題進行討論,我們沒有特定的方向,討論是因為現象值得探討,值得我們去關心。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慢慢體會到更多的,已經不是電玩是否應該入教會,或者電競是否道德上的對錯等問題,而是那種兩代人的你死我活,到了互相撕殺的地步。

兩宗美國歧視法訴訟分析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9/04/2018

美國有兩宗歧視法訴訟的新判案,均是判被控歧視的人勝訴,當中的理據值得我們深思,本文扼要報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