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性別是常識,不是政治
這是個指男為女、指女為男的年代!
若說對性別定型的反思令人打破男性只能粗魯和衝動,女性只能溫柔和細心的誤解,這的確是值得肯定的貢獻。不過,當性別成為政治,當自我感覺凌駕客觀事實的時候,也是令下一代迷失自我的災難起頭。
真相就是沒有真相?
這是個沒有真相的年代?還是我們失去了追求真相的勇氣?
《牛津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 選為2016「年度詞彙」,指「在形成民意的過程中,訴諸情感與個人信念比客觀事實更重要」。很明顯在官僚政客充滿語言偽術;傳統媒介屈從於政治和商業而自我審查;新媒體為求吸引眼球而將真假暫放一旁;網民擇己固執、自創標準的年代等等,令真相變得遙不可及,我們還能相信誰呢?
拒絕妨礙真相的心魔
人生本來就充滿很多迷思,不幸的是我們常常將謬誤當作真理,將偏見和誤解當作真相。就好像我們以為有圖有真相,往往卻成為看圖造句,以偏概全,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事實的部份,甚或刻意建構出來的所謂「事實」。在真偽資訊充斥、語言偽術氾濫、公關和包裝盛行的年代,我們面對提供資訊的人多,願意仔細分析的人少這困局,究竟應該如何自處?
移風易俗的台灣同性戀運動
台灣的彩虹會變色嗎?
2016年底台灣的群眾運動此起彼落,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都湧上街頭。同性婚姻如箭在弦,究其原因,是關心家庭價值的人士早年掉以輕心。
18年後仍是一條好漢
少年時代很喜歡看有關大俠的電影,特別著迷的是當他們面對死亡毫不退縮,慷慨就義的英雄氣概,其中一句經典對白就是:「18年後又係一條好漢」。當然,隨著年紀漸長,早已不再嚮往做視死如歸的英雄,不過仍然希望自己是一條好漢。做人做事對得住上帝,在自己的家人、朋友,以至社會人士面前可以挺起胸膛做人。
在生命面前謙卑
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動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分別,是人不僅是為了繼續生存而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尊嚴,能令人自覺有尊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感到被愛。在不同的愛當中,最無條件和「非理性」的愛是親情。
寬容是先承認自己不足
若問香港社會流失得最快的核心價值是甚麼?相信寬容一定名列前矛。過去幾年,香港人之間因為對政治和社會問題取態的差異而壁壘分明的情況有增無減。
為孩子多走一步
我們相信家庭是每個人第一個學習的場景,也是孕育一個人性格及質素的重要基石,婚姻制度於維持兒童與父母的連繫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今年所做的有關「香港人婚姻態度研究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港人認為,若然失去親生父親(88.3%)或親生母親(87.6%),會為兒童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因此,兒童能在親生父母的照顧下成長對他們是最好的。
多元就不成家
一些支持性解放和同運團體近年在台灣推動所謂「多元成家」,簡而言之,就是要打破一直以來社會組成家庭的一些基本元素,包括透過婚姻、血緣、領養和姻親關係而形成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在親疏有別的前提下,家人成為我們在時間、精力和金錢皆有局限的情況下,優先要關心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