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碎片化
上個月,香港人最關注的莫過於財政預算案的公佈,財赤之下,很多社會資源及個人福利都受到削減,例如長者乘車優惠,從之前60歲或以上,每程只需兩元,日後改為有上限的每程兩元或全額車費的二折;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每年不再獲得2500元學生津貼;未來三年,教資會給予資助大學的經常撥款每年削減2%;超過120間中小型社福機構被削減3%資源;50多間獲得超過5000萬元撥款的大型社福機構,在2
上個月,香港人最關注的莫過於財政預算案的公佈,財赤之下,很多社會資源及個人福利都受到削減,例如長者乘車優惠,從之前60歲或以上,每程只需兩元,日後改為有上限的每程兩元或全額車費的二折;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每年不再獲得2500元學生津貼;未來三年,教資會給予資助大學的經常撥款每年削減2%;超過120間中小型社福機構被削減3%資源;50多間獲得超過5000萬元撥款的大型社福機構,在2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顯示政府的確想有點作為,解決香港一些基層人士的困難,以及改善經濟的情況,不過,有些開源的建議卻不敢恭維,特別是有關大幅降低烈酒稅和推動賽馬旅遊,恐怕只會得不償失,更向青少年傳遞錯誤的價值觀,長遠令香港有邁向賭鬼和酒鬼之都的風險。良好的施政,必須要有清晰的理念,讓市民能夠明白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候的基本立場和原則,並且在不同範疇的政策皆有其連貫性,不會自相矛盾,自圓其說,否則會令市民認為政府的政策只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著眼於眼前利益,做好任內的成績表,罔顧香港的長遠利益。
一直以來,對於一些影響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物,那怕有部份市民很喜歡、甚至會帶來豐厚的利益,若果即時會產生嚴重和深遠不良影響的,政府都不會見錢開眼,而會採取全面禁止的政策,例如對待毒品和一些淫褻的色情物品,因為現實告訴我們毒品帶來的禍害,甚至足以亡國;而變態色情資訊的氾濫帶來的性罪行增加,以及因性觀念扭曲而帶來不良的社會風氣,對青少年和兒童造成很大的傷害,大家只要看一下一些西方國家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對社會和青少年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及性解放思潮導致的婚姻破裂和家庭瓦解,便應該明白何謂飲鴆止渴。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公帑來自全體市民,應該用於服務全港市民,公帑不是某個政黨、政客、甚至官員的個人財產,不是用來建立個人的政績和人脈關係。社會上不同的團體若能為市民提供不同的服務、以及發揮不同的社會功能,就算使用公帑也是合情合理的,這並不是政府的恩賜,更不是用來支持某一屆政府建立政績的工具,市民才是使用公帑團體的真正老闆,是否對市民有益和向市民問責才是一間機構能否使用公帑的最重要指標。若果政府將珍貴的公共資源,分派給一些基本上沒有任何服務理念和專業水平、沒有地區和相關的人脈關係、沒有往績可參考的機構,就是濫用公帑。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List)所撰寫的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中,提到一間幼稚園的校長,為了家長可以準時接走自己的孩子,決定只要遲到10分鐘以上,便要家長付出一小筆罰款,結果是自從有了罰款政策之後,家長反而覺得不用急於趕到幼兒園,亦毋須再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甚至有家長視那筆小額
近年常常聽見中央和特區政府說要推行良政善治,但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在騙徒無處不在的現今社會,叫得多漂亮的口號都是沒有意思的,如何實行出來才是最重要的,有時說得愈動聽,大家愈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就像簽訂任何合約之前,都必須留意:魔鬼在細節,連國際球星來港獻技也會出現全場「齋坐」、球迷大呼受騙的鬧劇,大家就可以知道原來白紙黑字都可以出現雙方理解完全不同的情況,從而可看到一些主事官員的思維模式,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自己以為很清楚明白的事,亦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事,因此,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承諾,而是聽其言、觀其行,並且反覆推敲一些條文的細節,盡量減少灰色地帶。
要觀察一個地方有沒有良政善治,首先要觀察那個地方官員的嘴臉,官員口口聲聲說急市民所急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市民的光譜十分之闊,官員急了同聲同氣市民之所急,不等如急了你和我所急。不過,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有幾樣行為是不應該有的。第一,惡形惡相、藐嘴藐舌,經常帶著一副教訓無知百姓以及奸險之徒的嘴臉,警告市民不要犯法,一竹篙打一船人,幾乎將所有持不同意見的人都當作疑犯看待,有殺錯無放過,當這樣的官員說歡迎大家表達不同意見,大家真的會相信嗎?還是這是引蛇出洞,請君入甕的圈套呢?
![]() |
當看到一些人面不改容說出一些他們自己可能亦未必相信的說話時,不能不佩服他們有極高強的自欺能力,因為若連自欺都做不到,又如何欺人呢?不過,欺人不要太甚,無論是欺騙還是欺負,不要將其他人當作可以任意玩弄的傻子,否則只會自食其果!今次區議會的選舉投票率創新低是合理的結果,但一些政府官員的言行卻極不合理。
首先,政府對批評有關選舉制度、質疑今次選舉的安排和意義的聲音採取毫不包容的強硬態度,在選前製造白色恐怖,動輒將一些質疑描述成軟對抗,檢控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不中聽和略有爭議的言論,產生了寒蟬效應,令大部份對今次選舉不滿的市民敢怒不敢言,在傳媒只見到鋪天蓋地唱好今次選舉的言論,這根本是自欺欺人的行為,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一個不能夠容納不同意見的制度絕對不會是一個完善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