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性別認同是複雜的課題
性別認同是複雜的課題
踏入8月份,暑假轉眼已進入下半場,家中孩子作息是否大亂,天天「機」不離手 ?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裡,智能通訊設備、網絡科技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不少便利,然而學生過度沉迷上網的現象卻引起大家關注。經常處於網絡虛擬世界,面對現實生活時會覺得無從入手;沉迷上網,更會漸漸不喜歡或不懂得與人面對面接觸溝通。
明光社20週年講座──誰的火棒誰去接之社關三種情,已於6月29日晚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行。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為講員,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及青年信徒鍾泰來先生為回應嘉賓,分享了他們在社關路的經驗及看法。當晚氣氛愉快,與會者亦於互動環節踴躍發問,討論熱烈。
香港性文化學會 明光社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社關部 合辦
最近,台灣大法官同婚釋憲,判決通過同性婚姻,成為亞洲首例,影響深遠。事情發展經過究竟為何?判決理據是否足夠?港台兩地關係密切,台灣通過同性婚姻,香港教會應該如何面對及回應?
誠邀各位參加這次講座。
選擇沉默是容易的,信仰不是堅離地,要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活出信仰,相信是不少信徒的挑戰。
以往很多人對社會的不公義敢怒而不敢言。但近年社會的撕裂在於不少人誤以為敢言等於正確,忘記了自己可能真心地錯誤。敢言的人其實最需要敢於自我批判和反思。
明光社與一眾關心香港社會風氣的弟兄姊妹並肩走過充滿挑戰的20年。
1997年上帝呼召一眾董事成立明光社,守望香港社會。20年來我們由1個同工發展至近20個同工,不同的弟兄姊妹先後參與這容易被標籤和攻擊的事奉,經歷無數風風雨雨。回首過往,上帝的恩典時刻與我們同在,適逢明光社20週年,我們希望透過感恩崇拜將讚美歸予上帝,並提醒自己時常懷著從祂而來的盼望,繼續肩擔及實踐上主交託的使命。
歡迎所有關心香港社會風氣的主內弟兄姊妹參加,與我們一起獻上感恩和敬拜。
學生在成長中要面對不少困難,如學業、友情,甚至家庭等問題。早前發生過多宗青少年輕生事件,不禁讓父母擔心子女會否因眼前的逆境,而引發情緒病或產生自殺的念頭。為此,拉法基金會與明光社合辦《如何與面對逆境的青少年同行》講座。4月22日晚上,葛琳卡博士與參加者分享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情緒發展。
六月份,我們繼續實踐祝福香港精神,將會再次舉行「耆幼茶聚日」,與老友記們一起做做毛巾操,熱熱身,並會品茗談天!長者最喜歡傾談,分享自己的經歷與生活點滴。有小腳板及家長、老師一起成為聆聽者,老中青三輩同枱一起「飲啖茶、食個包」,於茶聚中暢談生活與趣事… 一齊來感受當中的溫馨吧!
歡迎各位想關心老友記的小腳板祝福大使、家長或老師們一起參加。
日期:2016年4月23日 (六)
時間:上午 9:30 - 正午12:00
地點:九龍慈雲山雙鳳街80-82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