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天賦的禮物》(Gifted)

–— 非因外表或才能,生命都是可貴的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30/01/2018

小妹妹Mary精靈可愛卻又老積非常,自小就無父無母,由舅父Frank照顧。為了讓她能像平凡小孩子般成長,Frank唯有刻意埋藏她的數學天賦,但卻被老師、校長及婆婆發現,引起了連番風波……

從打機沉溺看親子關係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30/01/2018

遊戲彷彿等於容易沉溺,成為青少年問題的代名詞。十多年前已成為很多機構研究的題目、支援青少年的方向。隨著網絡的普及下,尤其是寬頻出現的十多年來,沉溺情況理應日趨嚴重,但即使打機人口上升,時數增加,也不等於他們就會落入精神健康問題,更多研究指出,這是因為不打機的人對打機的人生活習慣不認識所產生的誤會,整個服務的流向更由處理「打機青少年問題」改為以一個綜合家庭治療的向度去討論。

打開南亞裔這「封閉」的社群

李卓乘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大部份香港人一聽到「南亞裔人士」這名詞,都會有類似的想像:黝黑的膚色、在地盤工作、操帶有口音的廣東話或根本不識粵語,也許還認為他們都有點粗魯及有體味。「危險」,大概就是一些香港人對他們最簡潔的總體印象,有時只要在報紙上看到「南亞裔」三字,很容易便會聯想與罪案有關。

偷拍是遊蕩、不誠實取用電腦、擾亂秩序?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10/2017

有報道引述輔導機構的數字顯示,偷拍的情況普遍,佔該機構輔導個案接近四成。該機構將「偷拍」與非禮成人、非禮兒童的個案並列作比較,指出「過去兩年,求助者當中,偷拍佔整體罪行的比率更上升至53%,可見問題普遍程度有上升趨勢。」

2017讀書會——大腦結構與性別差異

舉辦日期: 
30/03/2017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男女性別的分界在現代社會受到不少挑戰,有人會說性別是由家庭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等建構而來,也有些人甚至說性別是流動的,因此人可以自由隨意改變自己的性別。然而,這二十年來,有海量的研究証明由於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因此存在著性別差異。這亦告訴我們,養育男生及女生是有所不同的。

《靈修‧人生》系列 (第六回) ── 信仰中的求真

舉辦日期: 
23/11/2016

在人生路上,又或是事奉的路上,信徒都曾作出不少決定。很多時,信徒按照理性、需要及環境去做決定,然而,耶穌卻為我們呈現另一種作決定的模式,便是先了解自己的身份、角色及內心真正的動機,之後再配合時機去作決定。

魔域桃源 —— 真偽弱勢社群

舉辦日期: 
03/06/2016

浙江拆十字架引起很大迴響,但原來美國近年也有一些拆十字架的事件,1934年,一名老兵於在加州莫哈韋沙漠放置了一個十字架,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直至 2001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提出訴訟,要求拆除該十字架並獲判勝訴。此外,聖誕樹、聖嬰、馬槽、十誡……等基督教象徵亦被限制。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4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14

明光社資料室
03/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