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成長中的障礙賽
一代不同一代,當世界的轉變速度愈來愈快,不同世代面對的挑戰差異可以很大,無論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成長,或是千禧年前後較富裕環境下成長,以至過去幾年在社會運動和疫情陰霾下成長的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截然不同,作為父母、老師和導師的,大家的成長經驗恐怕難以成為主要參考。
一代不同一代,當世界的轉變速度愈來愈快,不同世代面對的挑戰差異可以很大,無論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成長,或是千禧年前後較富裕環境下成長,以至過去幾年在社會運動和疫情陰霾下成長的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截然不同,作為父母、老師和導師的,大家的成長經驗恐怕難以成為主要參考。
最近看過兩套很有誠意的電影,《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故事中的主角分別是記者和教師,作為曾經做過記者、教師、亦做過編劇、同時又是家長的我,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首先向這兩套電影的編劇和全體工作人員致敬,因為兩套電影都有力地揭示了令人痛心的社會問題,無論由小學生到長者,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有些是由家庭造成的,愈親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愈大;有些是社會制度的問題,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可以摧毀很多人的夢想。而作為所有可能影響其他人的福祉、甚至命運的角色,無論是教師、家長、或者編劇和記者,有時都會感到很沉重,特別是當我們無法及早發現及阻止一些悲劇出現;有一種知道問題卻無法改變的無力感;或者說了一些不合宜的說話,對其他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造成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傷害!
新學期伊始,莘莘學子每天趕返學的情況又再出現,在天真無邪的臉孔背後,卻暗藏了學童自殺的危機。根據數據顯示,學童自殺通常發生在每年的9月,以2021年為例,去年開學不足兩個月,便已有七宗學童自殺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