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 道德底線模糊 空虛 ── 網上歪風正常化
近年援交新聞接二連三,這股風氣仿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隨著互聯網不斷擴散,情況已一發不可收拾。從失蹤少女王嘉梅疑被殺害肢解案到時下少女將「援交」行為正常化,展開了捍衛道德與拜金主義的角力賽。[1]
近年援交新聞接二連三,這股風氣仿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隨著互聯網不斷擴散,情況已一發不可收拾。從失蹤少女王嘉梅疑被殺害肢解案到時下少女將「援交」行為正常化,展開了捍衛道德與拜金主義的角力賽。[1]
援助交際,簡稱「援交」,是一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源自日本的新興名詞,最初代表少女為了獲得金錢(援助)而答應與男士約會(交際),但不一定伴有性行為。然而,隨著社會風氣惡化,如今已成為學生賣春的代名詞。
援交,一個比較中性的名詞,讓人聽了感覺比較舒服,相對於少女賣淫來說,的確「好聽」得多,就如電影《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中的「性工作者」瞧不起內地新娘而挺起胸膛說:「我只賣身、我不賣子宮」一樣。在這個喜歡去污名化的年代,我們總有辦法將一些事情的真象掩蓋,然後自欺欺人。
年青人渴望被愛,與情侶拍拖,容易難敵情慾試探,發生性行為後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部份年青人由於年紀太小,未有經濟能力,最終以墮胎來解決問題。我們透過外展社工的幫忙,訪問了兩位曾在局中的年青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所謂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的未來取決於他今日的態度,而今日的態度往往是取決於他昨日所受的教育,在性、愛、婚姻和家庭方面亦是一樣。
十三歲女童網上援交、十四歲的媽媽、少女網上拍賣初夜……大家對以上的句子是否似曾相呢?它們都是近一兩年報章上的新聞標題。過去兩年,多個社福機構曾公布有關青少年性觀念的調查結果,報章大篇幅地報道少女援交的新聞,令為人父母和師長的深以為憂。
最近,英國衛生部門在網上播放一套鼓勵青少年注意安全性行為及使用避孕套的短片。每段短片完結時熒幕會出現最少兩個因應內容而需要觀眾作出選擇的行動,而觀眾的選擇就會影響故事往後的發展。觀眾可以選擇的行動包括在參加派對前是否購買避孕套、在派對中與女朋友發生性行為是否使用避孕套等。如果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的話,結局就是主角會感染性病;進行安全性行為的話,熒幕就會出現「你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