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的危機:「網中人」

梁禮鳴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5/11/2007

網上的情緣,潛在危險

駐校社工黎淑明姑娘表示,現時最值得關注的是青少年在互聯網上的交友問題;過去一兩年間,她遇上有關的個案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黎姑娘指出,普遍來說,初中女生尋找援助的個案會較多,很多時候,年紀較為成熟的男方會利用初中女生的好奇心態、薄弱的防範意識和應變能力而作出性侵犯,所以在約會中初中生所要承受的風險亦相對較高。

第一次見面,就「第一次」

在一些個案當中,「性侵犯」在第一次約會便發生,另外一些高明的手法是與女方相處一段較長的時間,獲得對方的基本信任後才下手,男方亦希望以「男女朋友」的關係為理由,以較容易去接近對方和擺脫性侵犯的罪名。黎指出這不等如高年級的女生就沒有類似的問題,但可能由於年紀較長的學生通常比較難於啟齒跟別人分享感受,所以不排除有些事件可能被隱藏起來。

孩子上網,要多點關注

黎姑娘亦觀察到現今很多父母都忙於日常的工作,缺乏與子女溝通,當然亦談不上花時間去了解子女於互聯網上的活動,大多的情況都是「出了事」後,父母才知道與子女溝通的珍貴。黎姑娘表示未來會於校內推行一個名為「網友網誘」的運動,目的是希望能提高中學生在網上交友時的警覺性,了解須留意的問題。

未婚媽媽,正在年輕化

《母親的抉擇》註冊社工陳慕貞姑娘表示,近幾年求助個案的平均年齡為15至19歲,大概每月15宗。
 
在2005至2007年的個案中,18歲以下的媽媽佔了大約50%,16歲以下25%,而上年度所遇到的最低年齡個案為12歲。陳姑娘說縱使近一年的求助個案比以往上升了大約40%,但始終難以去評估現在的低齡母親是否比以往多,因為最近《母親的抉擇》的支援中心會址搬遷(由香港半山的地方搬到較方便的尖沙咀區),也可能與數字躍升有關。
 
但無可否認的是,未婚媽媽的年齡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另外一個明顯的情況就是多了年青人在「互聯網」上結交朋友,當中被陌生者性侵犯而導致懷孕的女孩子亦不斷增加,這些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地方。

真的懷了孕,別太慌張

陳姑娘又簡單介紹了機構對未婚媽媽所提供的服務範圍和流程,例如未婚媽媽通常都會透過熱線電話接觸社工,社工就會按著對方的背境而建議哪一種做法會比較適合;常見的做法有三種,據以往的統計,大概有33%選擇自己照顧嬰兒,26%選擇領養服務,16%選擇墮胎。《母親的抉擇》希望透過詳盡的了解和細心的輔導,為未婚媽媽在獨有的處境中提供一個最佳的選擇,亦希望最終媽媽不會因自己所作出的抉擇而感到後悔。

以後不會說:「邊會咁容易啫!」

未婚媽媽會否因為自己所作的感到後悔?陳姑娘回答:來求助的母親甚少會為處理嬰孩的事宜感到後悔,因為在輔導的過程中,他們會給予對方深思熟慮的機會,然後再作最終的抉擇。
 
但很多母親在事後卻深深體會到「早知結果,何必發生性行為」的道理,她們會因為以前的經驗而蒙上陰影,當然亦有很多懊悔或被傷害的感受。以前曾經被灌輸的:「邊會咁容易有啫!」,或者「有避孕咪得囉!」等謬誤性知識,主要由朋輩、雜誌、互聯網等四方八面而來,所以對於不正確的性知識,必須「謹慎小心」!

身心俱疲,深刻一課

低齡媽媽需要承受什麼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若果母親選擇照顧孩子,當然要負上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若果選擇領養服務,便要承受與孩子分離的情況;撰寫一封信給孩子訴說心聲,或替事件的前因後果作些解釋,都有助於父母減輕內在的心理壓力,與此同時,亦能使孩子在長大後明白到父母作此決定的因由。
 
至於最少人會選擇做的墮胎手術,陳姑娘說曾遇上一些個案是母親會長期受到精神困擾,例如「發惡夢」,聽見吸紙包飲品的聲音後產生恐慌的感覺,或者在每一次月經臨到時,受害人彷彿再一次進入墮胎手術的場境,經歷大量失血的痛楚。總括而言,大部分的負面影響都十分深遠。

電腦桌前,危機四伏

據以上兩位前線工作者的洞見,「上網交友」所引發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現在一般專家都相信「全球資訊網絡」(World Wide Web)(簡稱為互聯網)在全球的迅速擴大,全賴背後的一股支持力量,普遍被稱為「三A引擎」(Triple-A Engine),分別為:便利性(Access)、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和匿名性(Anonymity)。
 
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幾乎在任何角落,上至空中乘坐飛機,下至酒廊咖啡室,也能每時每刻捉緊外面的資訊變化,加上「上網者」較容易用「匿名」身份去獲得一些敏感性的資訊(例如色情資訊),消除了像以往要親身上街才能索取的尷尬情況。

 虛擬世界,自由?綑綁?

種種的條件,為「網路性愛」(Cybersex)提供了一個遼闊的發展空間,容許了一連串的色情活動不斷在網上穿梭往來,例如觀看色情圖片,和上性愛聊天室等等;我們可以看到,近年有不少的年青人,更捲入了在網上「交友」,「約會」,「性侵犯/被性侵犯」的循環風氣中。
 
電子的虛擬世界彷彿成了一道「橋」,將人與生俱來的「幻想」、「好奇」與「私慾」連在一起,使人陷溺於不斷追尋刺激的慾望中。人若果不理智地管理科技,反被科技所控制,將會是一種痛苦的綑綁,一種自我傷害的行為,最終將是「失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