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有一天,孩子會「飛」 寶貝在瓦器計劃回顧
「有一天,孩子們會『飛』」是一條有關基層孩子夢想的短片標題,片中收錄了一群孩子分享他們想像自己在20年後將會過怎樣的生活,令人感動的是:他們的想,他們的望,並沒有因為他們來自基層家庭而受到限制。這條教育短片的製作,是「寶貝在瓦器」生命教育計劃中的一個環節。
打機多面睇——機友的日常
對熱愛打機的青少年來說,每逢節日假期,都是相約好朋友一起打機的好日子,而在打機愛好者的家庭當中,總有時候家人之間會因為打機而產生磨擦,或許因為老一輩不懂得表達關心,年輕一輩又認為家長只顧著責罵自己。
照顧者需要被照顧嗎?
2022年,平均每兩個半月便有照顧者因為耐不住壓力而出現倫常慘案。「照顧者」這個名稱看似是一個強者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是一直被社會忽略、需要被照顧的一群。
步步為營才不會得意忘形
傳道書九章12節說:「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3節亦提醒我們:「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因此,居安思危不單是教會和信徒,也是社會和所有市民應有的態度,特別是在人心難測,處處紅線和陷阱的年代。
提醒教會勿誤墮法網的一葉聯盟
現時香港堂會的數目約為一千三百多間,有五百多間堂會的崇拜人數是在100人內,[1] 這些堂會所擁有的資源相對較少,加上面對移民潮、教牧同工離職轉職、人手短缺等情況,要維持運作也有一定困難,而隨著社會形勢的轉變,政府對於慈善團體的監管亦變
夢裡不忘身是客
人生的現實是客旅的人生,但做旅客不一定是浪漫的,尤其是要適應環境和文化。多次夢裡都為要應付的事奉擔心,因為我們所接觸的都是陌生人,不了解他們,若要向他們分享許多話,講多就錯多。若要與他們一起服侍,就擔心更多。但在彼此有弟兄姊妹這重關係下,還是可以勉強應付,得到諒解,但壓力仍不少。
他山之石:英國學生的「廁所運動」
不經不覺,由中學生發起的反對國民教育運動,已經超過十年,當年興起不少青少年社會運動領袖,就自身的自由和權利,示威抗議,甚至獲得社會的關注,當年使用社交媒體產生的效應,成為後來發展更多社會運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