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同運」事件點滴

15/09/2006

「捧打出頭鳥」是同性戀運動其中一個主要的手法,目的是要令不贊成他們訴求的個人及團體知難而退或保持沉默,以下是香港近年一些個案:
 
2003年8月17日

看得見的污衊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9/2006

「明光社一開始就採取一種姿態,就是拒絕與他們立場觀點不同的人對話」[1]

強烈譴責第761期壹本便利

23/08/2006

本社強烈譴責2006年8月23日出版的761期《壹本便利》;該期雜誌以藝人鍾欣桐在後台更衣室被偷拍的半裸照片作為封面以及主題內容,本社認為該雜誌的手法可恥,意識極其不良。
 

孌童重犯嚴重 家長護兒有責

陸君樂    |    明光社 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8/2006

 

「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

整理: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7/2006

明光社9周年研討會多元、包容、價值中立、道德相對等都是今天身處多元社會經常聽見的詞彙,彷彿只要搬出這些概念,所有人都必須接納有異於自己價值觀的言行或跟隨所謂的潮流時勢,在這情況下,基督教倫理在多元社會的定位和價值又如何呢?為了鼓勵更多信徒反思這個問題,我們把本年度的9周年研討會主題定為「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幫助信徒對信仰的倫理價值有更深的認識和反省。

多元社會中持守基督教價值

洪子雲    |    明光社義務同工‧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博士生
13/07/2006

本社於5月27日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行九週年紀念講座,主題是「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由中神副院長余達心教授、播道會港福堂主任牧師吳宗文牧師及浸大宗哲系副教授關啟文博士主講,公關界人士黃讚雄先生回應。其中吳宗文牧師因需臨時遠赴歐洲拍攝回應「達文西密碼」的特輯,故以錄影方式分享。聚會有逾四百人出席。本文將簡述余達心教授與吳宗文牧師當晚的講座的內容。
 

基督教倫理的邊緣化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 | 明光社董事
13/07/2006

在這幾年,我比較多從基督教的立場,就一些倫理課題在社會發表意見,甚或和別人辯論,如反對賭波合法化和反對制訂性傾向歧視法等。也是這幾年,發生了一些小故事。有一次,我邀請一同事到我家吃飯,談話甚歡時他突然問我:「聽說你關於同性戀的看法很獨特!」他也沒有很大敵意,但當然弦外之音是,我對同性戀的立場有點奇怪和非理性(特別就著知識分子而言)。

迷失在多元社會的基督教倫理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7/2006

倫理學主要研究的是道德上的對與錯,但在一個是非黑白混淆不清的年代,要討論對與錯的問題,無疑是向難度挑戰!
 

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

黃讚雄    |    前資深傳媒人 | 國際顧問公司企業傳訊主管/總監
13/07/2006

正如余達心牧師在明光社九週年聚會開始時指出,「基督徒在任何社會都是異類,被邊緣化是必然的;但是基督徒不可能對這個世界沒有話說。」對這點,我是完全同意的。問題是,基督信仰的群體往往是在教會或自己人中就說得天下無敵,而在整體社會中要發揮實際功用時就往往顯得有心無力。因此我的看法是,與其又再「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不如討論一下如何解決基督信仰群體這種「眼高手低」的困局。

家庭——可有?可無?

楊慶球博士    |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 | 明光社董事
13/07/2006

時至今日,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礎結構,一般來說,有家庭的人,更傾向於穩定的生活,對兒童來說,家庭亦是一個較理想的成長環境,但不少人卻誤以為強調家庭便是與單身生活水火不容。其實我們尊重單身者的選擇,我們只是反對那些任意改變傳統的家庭制度的人。今日社會並不否定單身的生活,重視家庭的態度與選擇單身並不矛盾。很多單身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種選擇。單身生活對一些人仕來說是更多機會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