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

整理: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7/2006

明光社9周年研討會多元、包容、價值中立、道德相對等都是今天身處多元社會經常聽見的詞彙,彷彿只要搬出這些概念,所有人都必須接納有異於自己價值觀的言行或跟隨所謂的潮流時勢,在這情況下,基督教倫理在多元社會的定位和價值又如何呢?為了鼓勵更多信徒反思這個問題,我們把本年度的9周年研討會主題定為「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幫助信徒對信仰的倫理價值有更深的認識和反省。該晚約四百多人參加,答問時更討論熱烈,惜時間有限,未能讓每位打算發問及發表意見的弟兄姊妹一抒己見,以下是我們在會後和一些參加者的討論摘要:
 

  • 聚會令我意識到作為信徒在這個社會是有不能推卸的責任,亦要學習如何以尊重別人的方式及態度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及意見。(一位團契導師)
  • 聚會令我想起有些基督徒對話時容易從感受出發,對方則從理論出發,最後變成漫罵,所以我們應多些於理論層面裝備自己,改善對話。對於信徒在多元社會及職場裡實踐信仰倫理的難處,問題是基督徒人數少,關心倫理的更少。親身體驗是在參與青年政治議題時,大眾的方向是以成本效益為主,但信仰卻以人為主,衝突便在那處出現。(一位姊妹)
  • 有時在職場亦會因實踐信仰而遇上困難,甚至被人「鬧到暈」。有些同事較成熟,會先想一想,但有些一覺得被冒犯便反擊。其實信徒應預期會被邊緣化、抹黑和挑戰。(一對夫婦)
  • 聚會後對信仰更肯定,亦明白基督徒有可能被邊緣化,但沒有大關係,因為如講者所說──會習慣的。之前在工作場所亦會避開討論一些敏感話題,但研討會後立場堅固了,會因身為基督徒而不怕去表達… 應再多辦這類聚會。(一位弟兄,大學兼職講師)
  • 聚會太理論化和不夠本地化,外國例子似乎太誇張太嚴重,應該引用香港文化上對基督教倫理的衝擊。例如在職場裡面對不信聖經的人,當中有些做事不負責任及馬虎了事,該如何處理?怎樣在辦公室表達基督徒的價值?(周姊妹,文職人員)
  • 聚會確定我不單要在思想上,在生命中也要發出「訊息」。就算法律也必需基於道德,所以道德本身也有一定價值。對於信徒在多元社會及職場裡實踐基督教倫理,逆流而上永遠都是困難的。(姊妹,大學生)
  • 聚會幫助自己思想有關溝通渠道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善用基督教的影音媒體作為平台,將我們對社會時事的意見向非基督徒傳遞。(一位弟兄)
  • 透過研討會反省了自己和身邊的人如何以信徒身份去判斷是非,並以神的角度處身於多元社會,但難處主要是信徒個人的孤立感,容易失去世俗和職場之中主流者的接納和尊重,至少可從媒體報導和「逆向歧視」的個案中可感受得到。(弟兄,大學畢業生)
  • 實質基督徒沒有被邊緣化,只是被傳媒邊緣化,但要抗衡傳媒十分困難,唯有於生命關係方面著手,才更可靠和符合理念。(一位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