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上網行為、對策及家長的角色

黃成榮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犯罪學課程 主任
15/10/2009

摘要

踏進入廿一世紀,電腦及網絡發展極為迅速,青少年的餘暇活動都有所轉變。在眾多的青少年新興玩意中,上網行為是愈來愈普遍。然而,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亦同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我們見到很多青少年盲目地沉迷於傳媒資訊及網路行為,情況實令人憂心。本文嘗試與讀者一起探討香港青少年沉溺於科網行為的現象、並嘗試探索一些有效的對策、及討論家長應有的角色。

序:「研究與應用並重,信仰與生活並行」 一間以「兩條腿走路」的研究中心

陳永浩    |    博士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5/10/2009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建構「既重理論,又重實際」的社會研究工作,對社會發展、生命價值、道德倫理問題有更深刻的思辨和分析。研究中心原生自明光社屬下的教育資源中心,又在2005年成立的「生命及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的基礎上擴展而成。多年以來,經過同工的努力,和多個主內友好機構的合作和幫助,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5月31日正式成立。

建立「家庭的頭」——男人事工

蔡志強    |    博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牧養學) 助理教授
15/10/2009

 摘要

 

以青少年福祉作賭注?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政策研究)
30/09/2009

過去,馬會也曾在公屋商場設投注站,但從未在學校樓下開設。較早前有報道,指馬會把位於東涌東薈城的投注站,遷至同區公屋逸東村商場。由於地點在3間幼稚園樓下,又處於3所小學和1所中學之間,還未落成,已經令地區人士嘩然。有區內人士指出:投注站遷址,是因為東薈城認為大量投注者聚集的情况難以管理,但新投注站卻建於校區,令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學生耳濡目染,將視賭博為「家常便飯」。

政府表中立 民意最關鍵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8/09/2009

就《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1]政府從08年10月至09年1月進行了第一階段為期四個月的公眾諮詢。

向「電視」說不?

採訪及整理:吳秀紋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8/09/2009

分享1

受訪者:
蕭太,60多歲,
兩子一女(均30多歲)。
 
每天看電視時間:平均7小時
 
我對香港電視節目的感想:

港人心中的電視台

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9/2009

香港兩間為大眾提供免費電視節目的機構:亞洲電視及無綫電視,牌照每十二年續期一次,以上一次續期為2003年12月計,牌照有效期至2015年終結。
 
本年12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將對本地兩間免費電視台的牌照進行中期檢討,廣播事務管理局(廣管局)會於年底向政府提交報告,以助政府評估兩間持牌機構在遵守法定要求及牌照條件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