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憶起小生命的流逝
年青人渴望被愛,與情侶拍拖,容易難敵情慾試探,發生性行為後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部份年青人由於年紀太小,未有經濟能力,最終以墮胎來解決問題。我們透過外展社工的幫忙,訪問了兩位曾在局中的年青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網上「大起底」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網絡早已由剛開始的「單向」發放資訊的模式,發展到Web 2.0 的互動世界,當中的網誌、討論區、影像分享及交友工具,都讓參與者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發放資訊,互相回應及溝通。
為內憂外患的家庭尋出路
「有很多人未及處理好以往的心理創傷,帶著這些創傷在家庭中生活,於是也就未能妥善處理好自己和教導子女,最終也未能建立好子女們的自我及自信。」具社區 服務、處理家庭問題及輔導工作廿多年經驗的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見下圖),認為家庭的愛、互動關係及相互尊重等因素,都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凝聚力 及抗逆力。
這也是你的觀感嗎?
「藝人情慾照」風波牽起本港不少有關互聯網使用,傳媒道德及法律問題的討論。不少教師、社工、學生和教會牧者,對事件都有評論和感受。在「還自己及別人一點尊嚴」座談會之後,有參與人士留下以下的文字──這也是你的觀感嗎?
「傳媒」回顧與前瞻
美國《時代》雜誌於2006年年終,選了「你」(You)成為年度人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於網上形成虛擬社區,任何人都極容易於網上瀏覽和發表訊息,網上言論真假難分,影響深遠。而2007年,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引起的事件亦是我們留意的重點。
食得簡單食得好
是否有錢就能夠吃得「好」?其實要有智慧地運用金錢去選擇對自己健康的食物,並調整好進食心態,才是最重要。堅持綠色生活及堅守健康飲食原則的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周兆祥博士認為,香港人飲食習慣「是太過違反自然及健康原則,並且破壞地球。」。
周博士研究健康飲食廿多年,認為香港人無論在選擇食物和飲食習慣都很不健康,引致很多人患上腸胃病、癌症、甚至是免疫系統的疾病。
眼看耳聽「未婚媽媽」
「未婚媽媽控虐初生兒 多處咬痕骨折瘀傷」《明報》10月3日;
「16歲乖乖女家中產子 小爸爸導演棄嬰」《太陽報》9月21日;
「狠母棄初生骨肉重囚八月」《星島日報》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