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國民如何教育?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以憐憫謙卑的態度行公義
今期《燭光網絡》討論行公義,而在公義問題,「潮流興」將社會分為雞蛋與牆,彷彿凡是建制都有原罪,而凡是弱勢群體都要無條件地同情和支持。於是在一切討論之中,首先將對手界定為霸權,將自己界定為弱勢,便可以將一些本來不合理的行為變為公義。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彌迦書6章8節提到行公義,對不少基督徒來說耳熟能詳,就算不是基督徒,亦可能略有所聞,並以此量度身邊一些基督徒的行為。但何謂行公義,有時卻人言人殊,有些基督徒默默耕耘,服侍有需要的人;有基督徒重視政策研究、理性批判和教育;也有基督徒認為敢於衝擊政府、挑戰地產霸權以及所有代表建制的才是真正行公義。
同運真面目
最近台灣教育界面對重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並計劃今年8月在小學和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推行,西方激進的同性戀教育已漸漸影響亞洲。
斜路惜黃花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
教會應正視的不滿情緒
一名理工大學副學士生,因為以電郵恐嚇特首曾蔭權及多名高官,被判接受感化十二個月。另外,三月初曾蔭權在科學館出席活動時,多名示威者衝前引起混亂,其間曾蔭權報稱被撞胸口,感到痛楚,警方最近以「擾亂公眾秩序」起訴一名男子。
不能沒有夢
有調查指兩成本港的年青人沒有夢想,比起澳門、台灣和國內都要低,調查又發現內地、香港及澳門青少年的夢想主要與職業有關,台灣青少年的夢想多數是「闖天下」, 到世界各處遊歷。而低學歷和欠缺經濟基礎是不少香港青年認為難以達成夢想的主因。
威廉與拉登
現實本來就有點像荒誕劇,正當大家剛在鏡頭前分享了一場世紀皇室婚禮帶來的喜悅,轉過頭便面對一場精心策劃的總統復仇記,愛恨交纏往往就是不少人生的寫照。
應有簡單易明的最低工資
有了飯鐘錢卻可能沒有了飯碗!想做良心僱主卻可能因為不知道要計算飯鐘錢和休息日而忽然變了無良僱主。最低工資雖然在五月一日正式實施,但由於政府以及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勞資雙方代表都失職,造成了今日仍然「手尾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