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路惜黃花
13/05/2011
專欄:時事木人巷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在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的革命事業,無論國父孫中山以及不少烈士和開國元勳,其實都是基督徒,而香港的教會和基督徒因為香港的獨特地位,在革命事業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香港基督徒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懷有其悠久及深遠的歷史,政教其實本來就不是完全分割的,而基督徒對社會的關懷層面十分之廣闊,包括針對最基本的肉身需要,例如醫療和扶貧;亦有針對文化層面的,例如反對纏足和妹仔制度;甚至在政治層面上,投身推翻滿清的革命。而要推動上述的工作,教育、出版和實際行動都是不可缺少的。
可惜的是,由於福音派的傳統,過份傾側於靈魂的得救,著眼於永生而輕視肉身和現實世界,以及國內政教不分的負面經驗所影響,因此,教會對政治敬而遠之,令基督徒關心政治的傳統成了明日黃花。
當然,在今日的中國和香港,相信沒有幾多人覺得有需要流血革命,但在民主、人權和自由方面仍然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人民素質仍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社會上仍有很多弱勢群體需要關心,教會和基督徒責無旁貸。基督徒要走的是一條窄路,其實也是一條斜路,既不隨波逐流,也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堅持。教會從來不應是「關埋門」,只顧內部問題的團體,作鹽作光不是追求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要關心我們的鄰舍在身心靈各方面的全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