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2/01/2024

明光社於2023年11月舉辦了「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講座,邀請了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來為大家剖析青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

情性教育中不可少的要素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1/01/2024

筆者早前到一間中學進行性教育講座,學生在提問時間踴躍地提出不少問題,當中包括一些避孕知識和香港合法性交年齡的法律問題。這些問題是最容易回答的,因為它們屬於知識型的問題,有其標準答案;同時這些問題也是最難回答的,因為不能只回答標準答案。

家長「放閃」前要三思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11/2023

隨著社交媒體日漸普及,人們不單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資訊,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會在網絡上分享子女的資訊,這種被稱為「sharenting」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可能會導致嚴重網絡風險。本文將探討「sharenting」的原因和影響,並提供一些建議,幫助父母在社交媒體世代裡,更好地管理孩子的私隱。

Selfie惹的禍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1/10/2023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31/10/2023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9/2023

短視頻是指在網絡平台上分享的短片,而這些短片通常只得幾秒或一、兩分鐘不等,目的是要迅速引起收看者的注意並提供娛樂或資訊。雖然美國的大型科網公司都有推出短視頻服務,如YouTube Shorts、facebook或Instagram Reels,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平台是內地科網公司推出的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

當子女戀愛時……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7/2023

愛情是人們偉大的情感,是人們的基本需要。但如果子女尚未成年,那最好還是不要談戀愛。相信這是不少父母的心聲,一來擔心子女「不帶眼識人」,二來害怕影響學業,萬一「攪出人命」意外懷孕,更是晴天霹靂的兩難局面。但其實青少年談戀愛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各位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十多歲情竇初開時,也一樣對愛情充滿憧憬,瞞著父母暗中拍拖,或因拍拖而被父母責罵的例子比比皆是。

色情資訊的真相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4/05/2023

早前一份針對中學生的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曾在網絡接觸與色情有關內容的男生有64%,女生也高達58%女生。[1] 按香港法例,向未成年人士發佈不雅物品是違法行為,但隨著網絡的普及,青少年能輕易繞過法例瀏覽和分享各種色情資訊。

走出跨性別的迷宮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4/05/2023

終審法院於本年2月裁定入境事務處以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性別標記必要條件的政策違憲,裁決令本港的女跨男跨性別人士不用進行完整的性別重置手術,也可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

認識「兒童性遊戲」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3/2023

早前到訪一所小學負責一節性教育的課堂,老師向我表示有初小的男同學在洗手間內互相觀看對方的性器官。我們當然不鼓勵學生作出這些行為,但這行為在小學男生群體中也偶有發生,我們會稱這些行為做「兒童性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