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

呂英華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0/05/2023

隨著自由主義不斷發展,社會追求開放、人權以及創新,以致不少弱勢社群的地位開始提升。以往被歧視,很少發言機會的群體都可以相繼發聲或提出指控,例如2017年的「#Metoo」運動便是指控一些人的性侵行為,後來不少人透過在社交媒體以標籤「#Metoo」來表示自己曾經被性侵。

他山之石:童話書與政治正確

歐陽家和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8/04/2023

在英國,3月2日是「世界圖書日」(World Book Day),學校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圖書角色扮演,同學會穿著不同的角色的衣服回校,然後一起閱讀圖書,主辦機構更會與不同書商合作舉辦不同活動,例如一鎊一本圖書,以及免費圖書活動,鼓勵兒童閱讀。

政治正確的反氣旋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03/2018

近年社會一改對政治正確比較包容的態度,開始質疑當中的合理性,社會對各種約定俗成的詞語突然變得更敏感,一個字詞的選取、一個肢體動作帶來的連鎖效應,令社會的氣氛更加躁動不安。本文嘗試指出幾個政治正確遭到質疑的例子,並帶出無懼政治正確的壓力說出道理的重要性。

看得精彩,也看到心痛的《換諜者》

陳永浩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2/11/2015

時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正值冷戰高峰:兩國都部署了足以毀掉地球N次的核武器,要確保能夠摧毀對家的核彈之餘,也要確保自己的核彈不會因對方先發制人而受破壞。結果,雙方鬥法,由互鬥核武發展到間諜戰。雙方都出盡法寶,或派出間諜,或是高空偵察。總之就是設法知道對家的武器資訊,同時堵截己方資訊免被對方知悉。
 

性別認同法的潘朵拉盒子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7/11/2015

當政治正確凌駕了客觀的事實,「阿媽係女人」亦並非必然。當男性擁有昂首闊步踏入女性更衣室的人權,不少女性的夢魘便伴隨著有美好包裝的反歧視口號降臨,霎時之間大家發現自己活在一個鹿馬難分的年代。男女、陰陽、雌雄,一些大家本來以為已是常識的自然現象,卻因為有一些罕有的例子而被改變。

「性」是人權還是道德問題?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6/11/2014

最近有報道指出台灣大學有學生發起成立「皮繩愉虐社」,探討性虐待的迷戀性傾向,如今只等待台大校方審議。若然申請成功,該組織便成為台灣首創的學生特殊性探索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