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明牧師 關社不言休
朱耀明牧師的社關光譜是很闊的,他不單止參與民主運動,而事實上,自1974年他加入柴灣浸信會以來,在推動地區服侍的工作上亦相當積極,深得柴灣街坊的肯定。
朱耀明牧師的社關光譜是很闊的,他不單止參與民主運動,而事實上,自1974年他加入柴灣浸信會以來,在推動地區服侍的工作上亦相當積極,深得柴灣街坊的肯定。
分享:有沒有弟兄姊妹曾去過災難現場做義工?感覺怎樣?
讀經:路加福音 十25-37
分享: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除了奉獻金錢外,還可以奉獻甚麼呢?
讀經:彌迦書六6-8
「我朝見耶和華,
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
難道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來朝見他嗎?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
遊戲:將組員分為三小組,各自派一個人出來,請他們食榴槤糖。之後組長對所有組員說:「是次查經準備了一些糖果,這三位組員都試食了,讓他們說說是否應拿出來,讓大家分嚐。」
吃過榴槤糖的人,只能說「應」或「不應」,不能說出是甚麼糖,也不能做古怪表情,之後組員一起決定是否吃糖。
分享:如果我是那三個可以預先知道糖的味道的人,有何感受?
分享:在生活中有沒有試過因為某些原因,令預期得到的一筆錢失去了/遲遲得不到?過程中會有甚麼感覺?
讀經:
申命記二十四14-15
小組查經一:不用盡,不拾回
熱身遊戲:請各組員將自己的上月/上周的零用錢/人工畫一個圓形圖,並向組員分享自己使用金錢的比例。
讀經:(註︰查經部份經文乃用《和合本修訂版》)
利未記十九9-10
「你們在自己的地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的角落,也不可拾取莊稼所掉落的。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社工是一門助人自助的專業,擁有獨特的專業理論、知識、價值觀、工作方法及應用技巧。社工常常站在弱勢群體中間,以同理心去傾聽、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幫助有需要的個人或群體。可是,在一些具爭議性的問題上,當倫理觀與同理心互相拉扯,社工又應如何「企位」?
從「五區總辭」到「反高鐵」,在近期的社會行動中,新一代示威者往往成為了事件的主角,有人覺得是社會上年青一代的醒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搞事分子」,只有激憤,缺乏理性。這一班年輕的「八十後」,一方面被看成是社會的未來中堅,一方面又被認為是一事無成的「憤青」,究竟這是甚麼樣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