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積極參與 知行合一
相信大家看過蕭牧師在前文的分享後,對於參與關心社會已躍躍欲試,或在盤算如何在教會內推動。這裡筆者希望能將一些有關的資源作簡單介紹。
多看相關書籍
激流中要站穩
回歸祖國後,香港的政策和方向要由政府和市民釐定,才能做到「港人治港」。這轉變本來是好事,可惜的是,當制定政策的過程一旦開放,社會大眾的要求便不斷增加。
性、道德與法律
隨著社會思想日漸開放,西方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性革命思想對中、港、台等地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連社會的法律政制也受影響。香港過去就通過了「肛交非刑事法」,之後更有團體要求「娼妓合法化」、「性傾向歧視法」,甚至「同志伴侶法」。這都涉及法律的角色,和法律與道德,尤其是性道德之關係,本文嘗試對此作初步探討。
以身作則
在上文裡,我們分別以基督徒,社工及老師的角度,探討如何落實關心社會的行動。然而作為家長的,又應該如何帶領家庭成員關心社會,從家庭的框框中踏出來呢?我們特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狄志遠先生撰文,分享他對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的一些體會和意見。
衝出課室、創意無限
今年六月,一班元朗信義學校中六學生自發地進行一個「反賭波合法化」的活動。有別於一般的「課外活動」,整個小組的全部運作,打從計劃、推行以至檢討,一概由學生負責,老師沒有直接協助,只扮演顧問的角色。在一個「考試至上」的教育制度裡,為甚麼老師們會這樣放心,放手給學生自己辦活動,同學們又這麼積極參與?
行公義 好憐憫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迦書6:8)。然而,現今教會應如何推動肢體關心社會、服侍人群?作為基督徒,我們可怎樣具體的「行公義、好憐憫」?
支持就「性傾向歧視」問題立法團體的訴求
編 按 : 今 年 八 月 二 十 日 , 立 法 會 研 究 性 傾向 歧 視 問 題 小 組 委 員 會 再 次 召 開 會 議 。
教好新一代‧接好傳媒棒
明光社一向關注香港傳媒狀況。除了以往曾進行的「中文報章污染指數調查」和發動「一週罷看罷買」的行動外,我們更著重透過教導,與青少年一起揭開傳媒的真面目,培養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提高選擇傳媒時的品味。最近本社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動傳媒教育工作,將會在2001至2003年間,為至少40間中學的中一學生舉辦傳媒教育工作坊,並邀請各參與學校到訪本社的傳媒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