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燭光網絡 42期)

以弱勢為包裝的新霸權主義 

燭光網絡 42期 (p.1)
20/05/2005

一間書店因為拒絕擺放由同志團體印製的免費小冊子(內容包括描述一名女同性戀者如何引誘中一女同學發生性行為,事後並且十分享受其感覺),結果招徠一批同志團體登門抗議,更有立法會議員公開批評有關書店的負責人無知、歧視,認為有需要訂定性傾向歧視條例,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表達意見的機會。[1]

有關事件是同性戀霸權以及逆向歧視的好例子,同性戀運動在西方國家的包裝和策略十分成功,就是不斷將自己包裝成弱勢群體(其實少數不一定是弱勢,弱勢亦不一定是對的),以爭取社會人士的同情,並且為人權、自由、平等和歧視等詞匯賦予新的定義,然後以十分霸道的方式,有策略地逐步達到他們的目的。

首先便是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特別保護同性戀者的權利,甚至要強制學校自小教導學生同性戀是天生、正常、不能夠改變、必須尊重的性傾向;禁止任何人因良心、倫理和宗教的緣故反對和批評同性戀者;對那些不願意推廣同性戀的機構和人士予以不同程度的阻嚇和處分。之後,便是要求所謂同志伴侶等同配偶的權利;以及同性婚姻和領養等。而在外國,一些性權組織更進一步爭取的就是三人婚姻、孌童合法化和將亂倫改稱為近親戀,人獸交美化為動物戀。

教育界不容忽視的《性傾向歧視條例》

燭光網絡 42期 (p.2)
20/05/2005

民政事務局將於本年4-6月就「性傾向歧視條例」進行大型的電話調查,藉此了解市民對不同性傾向的看法,並聲稱若得逾半受訪者的支持,便會展開立法程序。然而「性傾向歧視條例」極具爭議性,它不但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在教育方面亦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危牆之下─「性傾向歧視條例」對宗教的影響

燭光網絡 42期 (p.4)
20/05/2005

「性傾向歧視條例」一旦立法,對教會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由於聖經有多處地方均清楚表達同性戀及同性性行為是不合乎神心意的,而教會亦一向按照這些聖經真理而教導教友,如創世記19:4-11所述說所多瑪及蛾摩拉城中同性的淫亂行為;利未記18及20章、哥林多前書6:9、提摩太前書1:10以及申命記23:17-18中均提及婚姻以外的性關係是不合乎神心意的,和同性性行為是違反了神的律法的;此外在羅馬書1:26-27中亦提到,同性性行為是「逆性」的行為。
 
可惜,「性傾向歧視條例」卻強逼大家接受同性戀是正常,這完全違反聖經真理,同時,反對同性戀或不認同同性戀就會被視為「歧視」,更有可能因此被起訴,嚴重限制大家的信仰自由。因此,相信一旦立法後,對教會的影響將會相當嚴重,可分為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不認同=壓迫? 不立法就=歧視?

燭光網絡 42期 (p.6)
20/05/2005

性傾向歧視條例VS 經商自由

全球各地同志爭權運動此起彼落,香港也不例外。現時,政府將為「性傾向歧視條例」展開有關的民意調查工作;並要以法例保障「有別於異性戀的性傾向小眾」的權益。

基本上,我們認同人人都應享有基本權利,亦反對不合理地對待不同性傾向的人仕,但對於政府正考慮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我們實在不能贊同。社會應對性傾向歧視法有更深刻的反思和更全盤的考慮,不能單方面重視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或其他性傾向小眾的權利,也要平衡其他不認同非異性戀人仕的權利,並考慮立法對社會的長遠影響。一般人都是本著寬容精神而反對歧視同性戀者,但他們也許不知道,「性傾向歧視法」的前設與涵蓋範圍,可能與他們的理解南轅北轍,到頭來可能是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

《性傾向歧視條例》不會限制言論自由?

燭光網絡 42期 (p.10)
20/05/2005

同志組織以及支持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的一方經常宣稱,此法例只規限僱傭、教育、提供服務及設施、租住房屋及加入會社幾方面、範圍有限。[1]言下之意,《性傾向歧視條例》對市民的自由不會有什麼限制,更不會限制言論自由,立法以後仍然可以發表反對同性戀的言論,不會受到法例的懲罰,事實真的如此嗎?
 
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余志穩不只一次與關注立法的團體表示,《性傾向歧視條例》是按照以往歧視條例和《立法禁止種族歧視諮詢文件》作為藍本。可惜,按照現時的藍本,《性傾向歧視條例》極有可能不單為同性戀者在工作上提供特殊保護,更有可能會以言入罪,因為條例已包含了在外國被人詬病的煽動性傾向仇恨罪(hate crime [sexual orientation]) 。
 

去掉家庭金鐘罩?

燭光網絡 42期 (p.12)
20/05/2005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的時代週刊在一年一度的風雲人物選舉中,選出「地球」為當時得令的「風雲人物」,原因是環保熱潮正鬧得如火如荼。多年前一個電視廣告,同樣叫我記憶猶新,廣告裡的小孩子這樣訴說:「地球先生病左喇……保護環境,救救地球。」

這兩個例子都有著同一個鮮明的訊息,就是地球的前景已越來越嚴峻,我們必須留意,停止繼續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救救地球。然而,另一個與我們關係非常密切,連繫每一個人身、心、靈成長的元素─「家庭」,卻同樣遭受破壞,但鮮有人注意到其堪虞的前境,提出救救家庭的口號。

回顧社會的發展,婚姻、家庭制度,都受到經濟、文化、宗教等不同程度的衝擊,當中有正面的,亦有負面的。到今時今日,不難看出婚姻制度,已受性解放思潮、個人主義、消費文化等的破壞,墮胎、同居和離婚的例子舉目可見。而同志運動,以及近期在本港引起關注的「性傾向歧視立法」,更勢必去掉一男一女婚姻的金鐘罩,成為家庭制度崩潰的強大助力。

身處文明社會,相信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希望見到歧視的存在:例如:惡意中傷、大肆嘲弄、不給予基本的權利,甚至訴諸暴力等等。同樣,我們都希望,社會上能維持多元空間,人們能夠按良心、宗教、學術研究等以正確渠道來發表聲音、表達立場。然而,參照外地的實例(可到本社網站瀏覽),在執行性傾向歧視條例時,卻很可能與上述的「希望景象」大相逕庭!

澳門經濟繁榮背後的隱憂

燭光網絡 42期 (p.13)
20/05/2005

相信很多香港人還記得在去年澳門回歸五周年的慶典上,國家主席胡錦濤向已離任的特首董建華「訓話」,希望他查找不足,努力改善施政。另一邊廂,胡主席不斷讚揚澳門特首何厚鏵,嘉許其辦事能力,帶領澳門經濟走出回歸前的谷底,根據澳門經濟局的估計,澳門在2004年度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較去年上升約25%,遠高於2003年的15.6%和2002年的10%,何厚鏵更被內地省市首長推選為全國最佳地方首長,鋒頭一時無兩,相比之下,香港顯得黯然無光。究竟有甚麼因素成就了這個人口只有四十多萬,面積比九龍半島還要小的城市神話呢?
 
 在2003年7月28日,中央政府宣佈准許內地居民以自由行方式到香港和澳門旅行後,旅澳內地旅客首次超越香港,成為澳門旅遊業的第一大戶,在2004年旅澳內地遊客數目更較去年多出近四百萬人次(參表一)。而且內地旅客消費力驚人,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字顯示,2004年內地旅客的人均消費是$3290,較香港和台灣旅客多出三倍(參表二),可見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和澳門政府發出3個博彩專營牌照,對澳門的賭業和旅遊業大有幫助。去年,批給賭博專營權的直接稅收,佔澳門政府經常性收入76%,證明賭博業對澳門政府和經濟對博彩業的倚賴。

非常家長講座花絮

燭光網絡 42期 (p.16)
20/05/2005

當出生率日漸下降,人口出現老化情況的時候,政府可有任何對策?

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呼籲大家生3個,但是否需要提出其他措施配合才可行呢?

有調查指出,養育一個小朋友單是在教育方面的開支已100萬元,生兒育女是否需要更周詳的計劃和雄厚的經濟能力?

養育子女的責任如此重大,為何今天仍有夫婦願意加入「家長」行列?不只是生一個、而是兩個、三個、甚至是四個呢?

傳媒教育講座: 「不一樣的以巴採訪旅程:從傳媒假象到真象」 花絮

燭光網絡 42期 (p.18)
20/05/2005

從電視新聞的畫面或是報章報道看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人民,不是你炸我,便是我轟你,總是勢成水火,互不相讓。然而我們從傳媒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否就等於現實的真像?
                       
明光社一向重視傳媒教育,於是邀請了曾前往中東動盪地區採訪戰地新聞的資深記者張翠容女士,分別於3月19日上、下午主講「不一樣的以巴採訪旅程:從傳媒假象到真象」講座,兩次講座共吸引了133位老師和高中學生參加。
 
多次在戰地採訪的經歷,令張翠容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印象大大改觀。張翠容指出,其實兩國人民也深深體會長期對抗及鬥爭對他們和下一代所造成的傷害,持久的敵對關係只會令兩國人民遠離和平之路。因此,兩國人民便自發組織一些自願團體如Parents’ Circle,他們暫時放下親人在戰事中罹難的傷痛,主動探訪別國遭遇類似的家庭,透過互相關心和問候,消弭兩國人民的衝突與矛盾,以愛化解彼此間的仇恨。
 
不單如此,他們更會透過籌辦夏令營,讓來自兩國的小朋友一同生活,加深彼此的認識,以化解跨代的仇恨。其間,張翠容更播放了當地採訪的片段,不少受訪的小朋友均表示,參加夏令營之前,根本毫不認識「敵國」,只是從父母、家人和傳媒得知對方是掠奪自己土地的敵人。
 

誰是K歌之王?流行曲對戀愛文化的影響

燭光網絡 42期 (p.19)
20/05/2005

香港的流行曲大部份都以情歌為主,當中所帶出的訊息參差,歌詞往往流於空洞,對情歌的分類,包括:相戀、分手、失戀、單戀、求愛、情慾、痴戀或依戀等等,有部份歌曲甚至扭曲正常的男女關係及戀愛態度,像同性戀、一夜情、「快餐戀愛」或三角關係等都是流行曲的題材,訊息負面消極;受眾往來因其動聽的旋律或歌手及歌曲的包裝而被吸引,特別是青少年對流行曲都朗朗上口,他們對流行曲的熱愛程度更可從卡拉OK、CD店舖的客戶、樂壇頒獎禮入場的觀眾等直接反映出來,他們喜歡情歌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歌詞帶來的共鳴或支持自己的偶像。
 
如何防止青少年盲目地附和流行曲的訊息?有什麼方法引導他們思考歌曲潛移默化的能力及對自己的影響呢?
 
本教案需時約80分鐘(兩節課堂),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學習多以理性分析歌曲所表達的訊息,刺激他們反省流行曲對他們有什麼關係和影響。
 
教案──誰是K歌之王?
對象:中一至中三學生
 
活動一:熱身遊戲───你講你識我?
形式 :分組活動(約5人一組,每班最多8組)
時間 :5分鐘
目的 :引起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