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不死傳說?
以前不少人無聊便會想到看免費電視,現在不少人看免費電視便會感到無聊,弱台亞視曾創下零收視的紀錄,而一台獨大的無綫亦被揶揄為是是旦旦。
以前不少人無聊便會想到看免費電視,現在不少人看免費電視便會感到無聊,弱台亞視曾創下零收視的紀錄,而一台獨大的無綫亦被揶揄為是是旦旦。
面對全球化的電視工業,香港人開始放棄本地的免費電視節目,轉而欣賞世界各地的節目,當中又以中、台和日、韓等地的綜藝節目較為熱門。近月《我是歌手2》在香港突然爆紅起來,因為香港歌手鄧紫棋(G.E.M.)的激情演繹獲內地網民一致認同。可是,節目同時遭形容為過份誇張,而且此類「真人秀」看來有大量的造假情節。然而,我們可怎樣分辨當中的真真假假?
近日有關幼稚園收生的新聞十分引人注目。就報道所見,不論是幼兒班(PN班)又或是幼稚園(K班)收生,多間學校門前都大排長龍。每每訪問家長,不少都表示要疲於奔命的「撲學校」,又說有關學校收生很少。結果一些幼稚園門前出現近千人的人龍,為的是取得一張報名表,爭奪僅有的數十個學位的「資格」;而且家長們往住要付幾十至幾百元的報名費。
大眾文化與倫理對談系列 第三回
電視是普羅市民最基本的娛樂,電視台拍攝的劇集一般都有二十多點的收視率,等於有過百萬的市民收看,受歡迎的劇集更能做出四十多點的收視,成為城中熱話。男女主角的戀情、奸角的收場等都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
近日報章報道有市民向廣管局及無綫電視投訴,指無綫一套偵探劇集《談情說案》疑似抄襲另一套曾於該電視台播出的日本劇集《神探伽俐略》,引起了許多市民討論,甚至被日本傳媒報導,有網民更留言質疑這是「盜版之作」,造成不少迴響。
書名: | 螳臂集--新聞線上的信仰反省 |
出版: | 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
總代理: | 福音證主協會 |
頁數: | 112 |
影音使團是在香港傳媒方面服侍的基督教機構之一。至今成立了十多年,由最初幾個人的機構發展成為今日約有60多位同工。在今年五月,影音使團由舊辦公室遷往一個新辦公室,以籌備全港首個福音電視台的成立。
筆者有幸於日前訪問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聽他侃侃道出他的異象。
今期筆者為大家介紹兩個有關傳媒教育的外國網站及一個本地網站。
傳媒教育這個概念,對香港人來說算是一個頗為陌生的概念。但在外國,很多國家早已有一些人士注意到傳媒對大眾的影響,成立了不同的組織,監察傳媒及教育大眾去分析傳媒所傳達的訊息。並且他們將有關的資料放上網上,讓有需要的人士參考。
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七日,香港傳媒教育協會與其他機構舉辦了一個傳媒教育研討會,邀得加拿大傳媒教育協會的核心人物巴利‧鄧肯(BarryDuncan)前來作專題演講。研討會在浸會大學舉行,有近三百人參加,氣氛頗為熱鬧。除鄧肯先生的講論外,還有傳媒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和十個傳媒教育工作坊,節目非常豐富,可說是業界的一樁盛事。因篇幅所限,這??我們只能把專題演講的紀要和大家分享,別的方面只可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