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子」與「奉旨」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4/03/2011

電視是普羅市民最基本的娛樂,電視台拍攝的劇集一般都有二十多點的收視率,等於有過百萬的市民收看,受歡迎的劇集更能做出四十多點的收視,成為城中熱話。男女主角的戀情、奸角的收場等都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

剛剛結束的一套以醫務所為背景的處境喜劇,劇中男女主角是醫生與護士。他們由冤家成為戀人,及後女主角懷有身孕,二人決定結婚,在眾人的祝福下一起籌辦婚事,但女主角突然失憶,製造不少風波。該劇是一套輕鬆有趣的喜劇,家人和朋友亦十分接受他們「奉子成婚」的事實。未婚懷孕的確已漸漸被社會接納,八卦雜誌亦經常報道知名人士「奉子成婚」的新聞,一切看似理所當然,「奉子」變成了「奉旨」。
 
劇中主角是專業人士,有穩定的收入;八卦雜誌報道中的男女亦非富則貴。他們均是成年人,可以有較優勝的能力去處理各種關係,而且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面對懷孕和婚姻所需的支出。但同等的情況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時,結果是否一樣呢?他們需面對的不是如何去籌辦婚禮,而是接二連三生活上的考驗和難關。他們是否結婚好呢?應否生下嬰兒?他們是否需要放棄學業,投身社會工作以賺取金錢照顧嬰兒?未婚懷孕少女更需擔心孩子的爸爸會否不負責任地離她而去。懷孕帶給他們的不是祝福,而是恐懼和不安。
 
傳媒是社教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媒介,能影響我們價值觀的建立。相信社會上的確有不少人認為「奉子成婚」不是問題,甚至連「奉子」也可以不「成婚」。但當傳媒經常強調這一種關係,並以正面或明貶暗褒的角度來報道的話,青少年和兒童對愛、婚姻和性關係的態度亦會受到影響。
 
我們不能、亦不該禁止電影台和新聞機構的創作和編採自由。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傳媒所描述的性愛關係呢?與其寄望傳媒能製作多些積極正面的節目和報道,倒不如自行選擇對自己、青少年和兒童有益的節目和報刊,讓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免於被傳媒影響。
 
此外,家長亦可化危機為轉機,藉這些內容來作性教育的工作,啟發子女表達對戀愛、性和生命的看法,鼓勵他們從自身的好處出發,思考各種行為本身的意義和所帶來的後果。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