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不死傳說?
燭光網絡 97期 (p.3)
17/07/2014
以前不少人無聊便會想到看免費電視,現在不少人看免費電視便會感到無聊,弱台亞視曾創下零收視的紀錄,而一台獨大的無綫亦被揶揄為是是旦旦。筆者八十年代中期曾在無綫做了四年編劇,當時電視業已開始由創意澎湃的黃金歲月,走向企業化和制度化,電視製作變成流水作業,編劇愈來愈像工業生產線上的車衣女工。當賺取最大利潤成為電視管理層對股東的最重要責任,收視率成為廣告客戶的最重要考慮,再加上一台獨大,創意便成了奢侈品。因為創新就代表冒險,冒險就代表有機會失敗,當沒有人願意承擔失敗的後果,蕭規曹隨,因循苟且便是最佳的護身符,而最保險的製作方針就是追隨大眾口味,拒絕小眾的興趣,因為起碼還會有一批無論提供任何節目皆會留守在螢幕前的忠心擁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慣性收視彷彿造就了電視的不死傳說。
近年不單在香港,甚至在不少鄰近地區,在年青觀眾當中最受談論的多是韓星和韓劇,港產電視劇成為各地華人摯愛的年代已一去不返,在人人都罵電視台的年代,究竟我們最不滿的是甚麼呢?現時免費電視台各類節目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呢?今期《燭光網絡》希望透過對現時一些流行的電視節目的分析,挑起大家一些思緒,在令人感到無聊、膚淺、重複的電視風氣之中,反思我們作為觀眾的角色和責任。
畢竟要有能忍受無聊節目的觀眾,無聊的節目才有生存的空間,電視的生死其實掌控在觀眾手中。大家雖然不是電視製作人,但大家的口味和容忍力是創造今時今日電視文化的幕後黑手,是時候大家應該洗手,以及電視製作人應該洗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