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
原生家庭像DNA,無形地影響著婚姻
原生家庭像DNA,無形地影響著婚姻
「阿媽係女人」原本是很普通的常識,但在一個喜歡將詭辯和謊言重複一百遍就當作真理,群眾容易盲從附和的年代,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究竟決定一件事的真象,是依據制度上的權力,還是事物自己的本質?作為社會政策,究竟是要以個別人士的感受為依據,還是要以整體社會的福祉為前提?而作為信徒的,更應撫心自問,究竟我們最終要順從的是人間的終審,還是最後審判的主?
一些歷史上重要的改革、甚至革命,往往都由良好的意願開始,可惜的是當發展下去的時候往往因著人性的軟弱、以及自以為是而不斷異化,漸漸遠離了初衷,甚至偏離了基本的常識和常理。正如女權運動的確幫助婦女取得不少平等合理的待遇,不過,若以平等之名而漠視男女之間一些天生的特質、在體能、情緒、生理構造上的差異,而用一刀切的方式去抹煞男女之間的不同,爭取一種僵化的平等,例如在招生、招聘時訂立僵化的人數比例,將任何對兩性差異的描述都視為性別定型,彷彿說女性一般比較溫柔細心、男性比較豪邁剛強;女性體質一般較男性弱、男性比較喜歡刺激的運動都一定是錯的、甚至有害的,結果卻將神所創造美好的兩性特質和可以互補不足的美意漸漸破壞,並且漠視男女兩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不同角色,最後更意圖以平等和人權之名,徹底消除男女兩性的差異和合理的差別對待,而一切以人的自我為中心,美其名為性別自主,其實就是性別混亂。
第四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已於2021年10月29至30日假恩福中心舉行,除了現場出席聚會,亦可透過網上形式參與,今年共有超過450位朋友參與峰會。
身體神學與男女兩性
在性政治的對話經驗裡,我們發現常因用語歧義而衍生誤解。就如說「同性戀」時,既可能在說某位同性戀者,又或形容同性性關係這行為,也可以是說明同性戀政治的意識形態。歧義窒礙溝通。由是,在此先說明「雙性人(intersex)」一字的內涵。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北京行動綱要》,當中提出了一項促進婦女權益及兩性平等的策略——性別觀點主流化。1 今日,我們一般將這策略或原則稱為「性別主流化」或「兩性主流化」。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男女性別的分界在現代社會受到不少挑戰,有人會說性別是由家庭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等建構而來,也有些人甚至說性別是流動的,因此人可以自由隨意改變自己的性別。然而,這二十年來,有海量的研究証明由於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因此存在著性別差異。這亦告訴我們,養育男生及女生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