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自立門前塑,那管他人要環保
想要改善眼睛問題有很多方法,若肝血不足,便需要是先養肝,眼睛是眼睛,肝是肝,為何護眼要養肝?原來肝血不足會影響眼睛,讓人視線變得模糊、無法對焦。牽一髮動全身,一個身體各個部份會互相影響,一個地方各個部門雖然獨立運作,但真的可以老死不往來,你有你環保,我有我「風騷」嗎?
想要改善眼睛問題有很多方法,若肝血不足,便需要是先養肝,眼睛是眼睛,肝是肝,為何護眼要養肝?原來肝血不足會影響眼睛,讓人視線變得模糊、無法對焦。牽一髮動全身,一個身體各個部份會互相影響,一個地方各個部門雖然獨立運作,但真的可以老死不往來,你有你環保,我有我「風騷」嗎?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List)所撰寫的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中,提到一間幼稚園的校長,為了家長可以準時接走自己的孩子,決定只要遲到10分鐘以上,便要家長付出一小筆罰款,結果是自從有了罰款政策之後,家長反而覺得不用急於趕到幼兒園,亦毋須再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甚至有家長視那筆小額
《長思短想: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
(The Good Ancestor: How to Think Long Term in a Short-Term World)
作者: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
譯者:孔令新
出版地:台北市
出版:商周出版
「同信徒講環保好辛苦」!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你,但不少人亦不會認真回應你,很容易會覺得自己在自言自語,真正「講人自講」。自問不是一個苦行式的環保人士,亦不反對按神所賜的恩典和能力去享受人生,因此,在日常生活對環保門檻的要求並不高,基本上只是不要浪費、以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但有時要實踐亦一點也不容易。
就以飲食為例,其實我很喜歡品嚐不同的美食,亦覺得能夠做出美味的食物是神賜給人類的智慧和恩典,生活在香港能夠吃到各國的美食是一種福氣。而與我一起去過飲茶食飯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負責落單點菜或者叫點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很怕見到最後吃剩很多食物,又你推我讓沒有人肯帶走。有些朋友眼闊肚窄,往往高估自己的食量,每樣食物都想吃,又要預每個人都有一份,於是每次飲茶都叫了滿枱的點心,幾乎每次都吃不完,卻又繼續每次都這樣做,彷彿能夠盡情地吃喝才算是享受人生,卻忘記吃得太飽對自己和所有同枱的朋友亦未必是一件好事,特別是當大家的肚腩、年齡和膽固醇都不斷在增長的時候。偶然預多了可以理解,但經常都是這樣就是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問題了。感恩的是我二十幾年前入明光社的時候大約150磅,現在仍然是150磅,不要令自己吃得太飽十分重要。
5月暑假剛開始趁天氣未算太熱就馬上去了一次旅行。一家人開兩日車來到South Padre Island (南帕德里島)渡假。
其實熱浪是年年都會來訪美國一次,分別在於有多熱和多長,但2022年的熱浪卻來得特別早、特別熱、特別長,是移民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熱得這麼厲害。究竟有多熱?從我們一家的生活日常可見一斑。
酷熱天氣下的「意外」
有些人很喜歡說一些偉大的口號,例如祝願世界和平,因為說起來冠冕堂皇,十分動聽,但實際上似乎甚麼也不用做,或者說甚麼也做不到,作為一介草民,對這些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的大事,根本起不了甚麼作用,亦毋須負責,因此,最難的事反而成為了最易的事,因為「講咗等如做咗」、「做同唔做都冇分別」。
對於信徒來說,類似的口號多不勝數,例如向普天下傳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大家當然不會亦不敢反對,但做與不做感覺上分別亦不大,亦難以衡量。又如環保的議題,多年來不少關心地球未來和人類福祉的有心人都作過不少努力,但在教會和基督徒的圈子,似乎仍然沒有很積極的回應。大家只能繼續眼巴巴看著環境被污染、大自然被破壞、氣候持續惡化,今年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迎來非常酷熱的夏天,極端天氣恐怕已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而我們又好像無能為力、沒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