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電影小組2017 —— 第一回: <<踏血尋梅>>

舉辦日期: 
11/01/2017

一年又過,在新一年的電影小組,我們將會分析一些獲獎電影,舉辦的時間亦將改為逢第二週的星期三。

 

電影《踏血尋梅》改編自本地一宗發生於2008年轟動一時的凶殺案,年輕女死者佳梅被一名三失少年子聰殺害碎屍,但他最終選擇自首。是什麼推使女受害者走上不歸路?到底殺人者為何行兇?最終的真相又是什麼?也讓我們一起討論電影帶出了有關這世代的訊息。

 

*本片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大獎。

 

日期: 2017年1月11日 (三)

Busy爸媽 親子有計?

舉辦日期: 
31/01/2015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性教育的基礎,但不少父母為應付巨大的經濟壓力,二人均需外出工作,雙職父母是香港家庭模式的常態。雙職家長在日間要承受工作壓力,晚間還要兼顧子女的學習進度,親子間傾談和遊戲的時間稀少,容易造成兩代間的隔閡,阻礙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如何建立有質素的親子時間?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需要?如何運用時間促進優質的親子關係呢?我們邀請了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先生來分享他在繁忙工作和家庭的張力下,維繫親子間親密關係的個人心得。

《愛•回家》——典型處境劇中的非典型家庭

招雋寧、羅遠婷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07/2014

無綫一台獨大,在沒有競爭下常被批評橋段了無新意,但觀眾卻仍然邊鬧邊看。事實也並非沒有佳作,如《天與地》可算是偶然遇上的驚喜。近年晚飯時段播放的都是時裝處境喜劇,英文為Situation Comedy,簡稱“Sitcom”。

家庭的變與不變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28/05/2014

凡承認耶穌是 神的兒子的, 神就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 神裡面。 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已經明白了,而且相信了。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就得到成全,使我們在審判的日子,可以坦然無懼。

孩童亂吻 家長關心

文麗兒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9/12/2013

最近有一段小學生於快餐店激吻的片段於facebook上載,引來不少討論。有些人認為很平常;有些人則認為他們看電視太多,於是便有樣學樣;又有些人認為作為他們父母的必定很憂心,甚至有人指男童有機會需負上法律責任。無論討論的內容是甚麼,但有一件事很值得我們反思,到底兒童性教育要教導甚麼?
 

為何要報死人新聞?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一個人的離開,為何會成為新聞?近日,社會接二連三發生謀殺、兇殺及自殺事件,牽動社會情緒。可是,某大傳媒的報章,居然連續幾天以頭版頭條,將這些新聞以「揭秘」方式報道。當中,沒有一篇談及案件所帶出的社會問題,也沒有一篇提供處理家暴、青少年與家長代溝問題的方法,更沒有一篇講及私影時慘遭性侵的處理方法,更遑論提供一些輔導情緒困擾的服務資料。這些故事,彷彿在為愁雲慘霧的春天,添些眼淚。

關愛雙職婦女 由家庭開始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03/2013

在過往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中,主導世界、國家、族群及家庭的都一直是男性。過去女性的社經地位比男性低,女性需要依賴男性才能生存。直到近代婦女運動的興起,男女平等的概念才逐步為世人所接受,更將三月八日定為國際婦女節。
 

林煥光在維護誰的「良知」:論同性戀道德爭議和維家團體遭受到的歧視

洪子雲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17/01/2013

過去維護家庭團體基於道德理由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一直被人批評及標籤為「霸道」、「歧視同性戀者」、「恐同症」、「不理性」及「精神有問題」等。平機會主席林煥光甚至明言不立法就是「違反國際法及集體良知」,他大概認為反對立法的人都是埋沒「良知」的。這類的標籤不單是妖魔化道德上反對同性戀人士,更是將他們的道德關注轉移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