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迷賭
2010世界盃完結,上季投注額創賭波合法化以來的新高,一直以為今年因為世界盃只有一間電視台播放,會令賭風減弱的說法不攻自破,當中青少年賭波的情況令人關注。明光社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於世界盃期間訪問了千多名市民,1調查結果顯示本港賭風熾熱,更發現馬會管制未成年人士賭波工作不力,以及博獎會未能有效監察馬會。
電視媒體對青少年影響
明光社就青少年對性的觀念與行為的開放程度,向六間不記名中學的中三、中四及中六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1]成功收回2,211份問卷,其中有效用作分析的問卷1,825份。該六間中學一半有宗教信仰,一半沒有;而六間學校亦按成績分佈於三個不同等級,各等級佔兩間。
認識.接納.尊重 ── 如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
有沒有人確實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同性戀者?有的說百分之三,有的說百分之十,不論正確答案如何,也不影響一個事實──社會上有不少同性戀者。學校、公司、教會、家庭之中,都可能有同性戀者存在。既然同性戀者就在我們身處的圈子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與他們接觸,而且更應該主動地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與同性戀者做朋友呢?
公—利 兩難全?
筆者有幸,抽中在最近—期發售的「夾屋」貨尾單位。能夠「上車」,有人認為「好過中頭獎」,衷心恭喜筆者,就像成就了人生大事一樣。可是,高興之餘不禁反問:對於那些抽不到夾屋居屋的人,仍要「捱」貴租,任你如何辛勤工作,卻因難以儲足首期而無緣「上車」,我這樣「中獎」,算是公義嗎?
合乎中道
一段同行的關係總是由認識開始,繼而成長於愛與接納之中。在明光社十三周年的研討會上,四位講者本著豐富的經驗,從同性戀者的期盼談到信仰如何為同性戀者及他們身邊的人提供出路,幫助過百名參與者從認識開始,踏出與同性戀者同行的第一步。
信仰給同性戀者的盼望
何志滌牧師分享內容:
「信仰為同性戀者帶來盼望。」這不是一句疑問句,而是一句肯定句。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堂主任何志滌牧師真誠地與會眾分享他在牧會期間,如何看見同性戀者因著信仰而重拾盼望,在信仰群體中得著關懷以及被神的能力改變。
堅持關心 勝於自責
本社自今年3月起設立同性戀諮詢熱線,盼望能幫助受同性戀問題困擾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撥開迷霧,不會因一個問題而影響整個生命。以下節錄一位來電者的故事與讀者分享,讓大家對熱線服務有更多了解。
為保障來電者,其姓名及內容細節已稍作修改。
來電者──C太太(Q).接聽者(A)